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陕西日报】百年传承铸大医大义 八秩辉煌为生命之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80周年纪实-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7-10-25 12:36: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2017年10月24日,陕西日报专版以《百年传承铸大医大义,八秩辉煌为生命之光》为题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80周年纪实进行了报道。

 

百年传承铸大医大义 八秩辉煌为生命之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院80周年纪实

80年来筚路蓝缕,筑梦前行,护佑苍生,奠基西北。

80年来传承创新,继往开来,医路践行,桃李天下。

80年来责任担当,感恩社会,躬行为民,大爱无疆。

10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迎来建院80周年。镌刻在这80年历史上的一幕幕犹在眼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有着特殊发展历程、曾担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和铸就独特精神文化的医院。

所谓特殊发展历程,指她源起创建于1915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诊察所,是由国家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附属医院,曾历经发轫京师、抗战迁陕、奠基西北,引领区域现代医学前沿所独有的发展历程。她曾在民族危亡之际,担负着保存和挽救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医学和教育、为抗战尽职服务的特殊历史使命。

所谓独特精神文化,是指她有着与国家民族同患难、共荣辱的大医大义的精神文化传承。而她的整个发展历程与骨肉相连的西安交大医学教育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同步前进。

院庆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举行一系列庆典活动,诸如高端学术论坛、新医改形式下医联体建设论坛、精品医院建设论坛、整合心血管病医院建成仪式、公益晚会等等,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将建院80周年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筚路蓝缕 开临床医学教育之先河

1912年10月26日,由民国政府教育部筹办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创办的从事高等西医教育的医学院。开办伊始,该院即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办学目的。1914年12月30日,民国教育部批准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办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诊察所正式建成开诊,设有外科手术室、内科检查室、施诊病室,一、二、三等病室等。附设诊察所首开中国人兴办西医临床医学教育先河。这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前身。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当天附设医院代院长马载坤、医院秘书张时带领医护人员,背着急救箱抬着担架到新城北门迎接解放军进城。5月24日军管组进驻西北大学,同时接管医学院,成立临时院务委员会和学生会,迅速恢复了医学院和附设医院的医疗教学秩序,医院开始进入快速稳定发展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建设大规模、覆盖全社会的中、初级医疗卫生防疫网络,大力培训医疗卫生人员,组织消灭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烈性传染病。

受国家卫生部邀请,刘蔚同教授作为国内医科院校8位著名专家教授之一,参与了国家疾病防控对策研讨工作。受卫生部和西北卫生局委托,医学院及附设医院除扩大正常招生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部署,开办各类专业学习班、训练班。1950年开办高级护士学校,1951年开办中级药科学校,1952年开办工矿卫生医师班、牙科医师训练班、护士助理员训练班及业余医学专科学校训练班等大量的各类专修班。1951年起受中央卫生部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委托,由附设医院开始承办多期面向全国的两年制皮肤花柳病专修科及外科专修班、内科专修班、公共卫生医师训练班、口腔医学和耳鼻咽喉高级专修班等,满足了当时国家的迫切需要。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已成为国家、西北地区培养高级医师和进修医师的主要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西安市的各学科分会逐步开始建立,多个临床学科分会如内、外、皮肤性病、眼科、儿科分会等等,其创建者和主要领导者多为附属医院的教授专家。

1951年起,附属医院配合政府派出了各类医疗队和防治队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病的普查、防治和宣传工作。1953年,刘蔚同、刘辅仁等直接领导和参与了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西北各省的性病防治研究工作,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头癣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7月至1954年7月,眼科教研组刘新民、陈庆魁先后组织了8个眼病防治队,到关中、陕南等地区进行眼病防治工作达45次,共检查治疗了19982人次的眼病患者。1959年妇产科深入工厂农村,为15423人进行了子宫颈、阴道滴虫检查与防治。皮肤性病学教研组开始在汉中进行长达数十年的麻风病防治研究,其主要研究者邓云山教授获马海德奖及多项科研成果奖。

1951年刘新民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角膜移植术。周宪文开创设立泌尿外科门诊,王树梓、殷培璞等开创了陕西省骨科学科,陈向志在陕西首次开展食道癌手术、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1964年外科教研室王树梓、毛履真成功进行了全国第二例断肢再植手术。1958年医学院在第二附属医院成立口腔医学系。

1955年西北医学院搬迁至西安市南郊新址办公,在其侧新建附属医院。1956年5月28日,经卫生部批准,新建于南郊之附属医院定名为第一附属医院,原附属医院改名为第二附属医院,谢景奎调任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新民教授继任代院长、院长。1956年9月,高教部、卫生部通知将“西北医学院”改称“西安医学院”,医院随之改名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西医二院”。

1956年,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确定将多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列入重点科研项目。第二附属医院派出医疗科研人员与学校克山病研究室一起到黄龙县等克山病疫区开展长达十余年的科研和医疗,多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60年由王世臣、米伯让等参加的中西医医疗队以大剂量维C抢救急性重症克山病心源性休克疗法抢救了黄龙县上畛子农场117名克山病患者,并在全国推广,拯救了大批患者生命,使克山病病死率由原来的86%骤降为5%。这一疗法在1964年的全国地方病大会上被誉为“克山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获1978年国家科技大会奖,1984年被《健康报》列为新中国成立35周年二十项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之一,并获国际克劳茨·斯瓦茨奖。王世臣与学校科研人员首次提出的“克山病水土病因学说”为预防、消灭克山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家的计划部署及时任领导人“把医疗卫生工作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下,第二附属医院对陕西的基层和农村的医疗支援一直持续进行。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曾大规模、长时间地组织医务人员下放或下乡巡回医疗,常年抽调三分之一以上人员到工矿企业和基层农村巡回医疗,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仅1966年医院就派出了6个配合“四清”的巡回医疗队下乡,诊治病人达13355人次。

跨越腾飞 医院发展步入快车道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医院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985年6月8日口腔系分出,在医院西侧建附属口腔医院。同年6月20日,西安医学院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0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当年5月27日,医院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1月2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12月11日,为有效保护医院历史文化传统和无形资产,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同意使用“西北医院”为第二院名。

2012年,为保障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性质,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同意,正式使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名称,机构人员编制保持不变。刘潍、王瑛、王炎、邹安义、杨世兴、刘武秀、封英群、王清莲、韦俊荣、巩守平先后任医院党委书记。王瑛、李耀先、陈松旺、陈君长、纪宗正、王子明、贺西京、李宗芳先后任医院院长。

历经百年传承及抗战迁陕八十年的砥砺前行,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发展成为国家教育部、卫计委直管的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目前,医院开放病床2200张,年收住各类病人8.5万余人次,年门、急诊量190余万人次;在岗教职员工3600余名,其中在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470多名。医生队伍中博士学位人员占38.4%;460余人次专家任国家、省级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常委;100余人次专家担任全国专业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

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研究室及6个专科病院。其中泌尿外科、皮肤病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骨外科、消化内科、临床专科护理、地方病科、麻醉科、皮肤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诊医学科、中医肾病10个专业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用超声研究室为国家卫计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研究室;普通外科、血液内科等6个学科被评为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眼科等5个专科被评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医院内还设有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治疗中心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6个陕西省专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1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机构。

医院多个学科开展的许多技术已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开展的治疗技术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并不断创新,学术医疗水平始终雄踞西北医学前沿。

医院现设有15个临床学科系,3个教研室,拥有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150余人;临床医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全部临床、医技科室;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多个层次的教学培养任务;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为教育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承担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以及、八、七、五年制国家卫计委统编规划教材的编修任务;已培养了数以万名高级医学人才,在院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达600余名。

医院现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秦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等上百名优秀人才;拥有教育部、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并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多年来该院已承担了数百项国家、部、省、市级科研课题,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数千万元的支持;年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收录的高影响因子SCI文章逐年增长。近十年著(译)高水平的学术专著35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近百项。

医院创建并承办的《中国皮肤性病学》《中国儿童保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三种专业杂志均为国家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并被美、英、俄等多个国际知名数据库认可并收录。

承古开今 塑现代医院之典型

医院自1937年迁陕以来,奠基了西北现代临床医学,始终为陕西乃至西北医学界的领军团队,首创了陕西多个临床学科。上世纪40年代在陕西首开首例脑外手术,50年代完成国内首例角膜移植、皮管移植法鼻再造术,60年代成功实施全国第二例断手再植术,70年代发明大剂量维C治疗克山病等里程碑意义技术。各类皮肤性病、耳鼻咽喉及小儿疑难疾病诊治,骨关节置换、肝硬化门静脉和脾脏疾病个体化治疗等始终保持着陕西乃至西北业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医院各学科开展多项创新性技术和疗法:如CAR-T治疗难治复发性骨髓瘤;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新生儿胸腔镜巨大肺囊腺瘤切除;全腹腔镜肾肿瘤根治、腔静脉瘤栓取出术;PSI引导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术;3D打印术中导航辅助髓芯减压术等,开创了多个国际和国内“首例”。

新开展的全球最小年龄肝母细胞瘤腹腔镜下精准切除术、产时外科手术、转化医学与生物诊疗、脾脏及门脉高压内外科综合治疗、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可动人工颈椎植入术、颈椎3D打印钢板经口腔植入手术、疑难及遗传性皮肤病、妇科腔镜手术、胃肠动力疾病、乳腺疾病等,均处于国内或西北地区技术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践行国家医改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直保持在国家百强医院行列,是一所直属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积极探索大型公立医院改革新途径,现已建立托管医院、医联体及协作医院110多所。医院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四十年不间断援外、援疆、援藏。1971年至今,医院先后共承担了3个国家31批次96人次的援外任务,积极响应并很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抗击非典、地震、水灾等各项医疗救援任务,以及基层帮扶和精准扶贫等各项任务。

医院三次获国家多部委命名的“全国文明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获“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护理团队连续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和个人)”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医院”等荣誉称号。医院多名医护人员还先后获国际南丁格尔奖、国家五一劳动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先进教师、中国医师奖、优秀护士以及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称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与国家民族共命运的奋斗历程中,磨砺出国内独有的“大医大义、为生命之光”的医院文化精神,如今仍为该院迈向国内一流医院的发展征途中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未来,打造国内一流的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和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努力方向和战略目标。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1024/html/page_12_content_000.htm

作者:二附院
编辑:力 行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