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文化 > 大学文化 > 正文

玉簪缀云鬓:千年花事映长安

来源: 时间:2025-02-28 10:16:38 作者: 点击:

温润白玉凝结盛唐气韵,精雕海棠暗藏千年情思。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兴庆宫遗址出土的六件唐代玉簪首,以0.1毫米的极致纤薄,将凝固的时光重新注入现代校园。这些国家一级文物,恰似穿越时空的信物,串联起唐代贵妇云鬓间的风雅与当代学子课本间的墨香。

唐玉花簪首(西安交通大学校内兴庆宫遗址出土)

这六件簪首中,四件为石榴花纹簪首,其余两件则分别为凤鸟海棠纹簪首和鸳鸯海棠纹簪首。它们均以简洁流畅的弧线勾勒轮廓,规则的阴线雕饰细部,展现出唐代玉发饰的独特审美与高超工艺。簪的一端设计有倒梯形榫头,巧妙地与银质簪体尾端铆接,在如此纤薄的玉片上雕琢出层次分明的花卉枝叶,实属难得。

鸳鸯海棠纹玉簪饰

鸳鸯海棠纹玉簪饰,长11.5厘米,宽4厘米,厚0.15厘米,以青白色白玉制成,薄片叶状。簪上雕刻着一束繁茂的枝叶和四朵含苞欲放的海棠花,最前端的一朵海棠花上,一对鸳鸯比翼振翅、相互嬉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匠人巧妙地将鸳鸯隐于花丛之中,花鸟相配,恰似一副报春花鸟图,生活气息浓郁,极具审美价值。

石榴花纹玉簪饰

石榴花纹玉簪饰,长10厘米,宽2.8厘米, 厚0.1-0.15厘米,同样以青白色白玉制成,薄片叶形。两面花纹相同,雕有一束繁茂的枝叶,前端饰有一石榴果,下有数朵盛开的石榴花,以密集的斜方格纹表示石榴子,寓意子孙满堂。花束枝茎上还有细镂孔,下端枝茎上钻有一细孔,推测这件玉簪首可能是玉步摇上的饰件。

凤鸟海棠纹玉簪饰

凤鸟海棠纹玉簪饰,长10厘米、宽3.5厘米、厚0.15厘米,薄片叶形,青白色白玉制成,两面花纹相同。前端花叶上雕有一只飞翔状的凤鸟,展翅翘尾,伏栖在盛开的海棠花上,凤鸟下方的花叶犹如空中瑞云,与凤鸟飞翔的动势和谐一致,展现出唐代玉雕的高超技艺。

簪,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状饰物,自古以来便深受喜爱。《释名》上解释:“簪,建也,所以建冠于发也。”古代男女皆戴簪,男子用簪固定冠,女子用簪固定发髻。唐代时,簪花习俗尤为盛行,女性喜欢在发间簪戴鲜花或花簪,以增添风姿。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士女,于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唐代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便生动地展现了这一风尚。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

由于鲜花受时令限制,容易损毁凋谢,因此古人利用铜、银、玉等材料制作出美丽的花簪,以长留花朵在发间。交大兴庆宫遗址内所发现的玉花簪饰,便被推测是唐代贵族女性玉花簪上的饰件。这些玉簪上的石榴花、海棠花等美丽花形,在手工匠人的雕刻下生机盎然,将古典美的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今,每值春日,交大校园中繁花依旧,牡丹雍容、海棠摇曳、桃李热烈。游人师生或在树下驻足,或于花间轻嗅,或结伴留影,花伴人影与盛唐仕女窈窕身姿相叠映,嬉游赏花之景千年仍同。

交大校园内赏花摄景(苏语彤摄)

美人已杳,历史虽往,透过晶莹的玉花簪首,交大人得以想象大唐仕女高髻长裙的绰约风姿,感受赫赫大唐的繁盛包容。海棠依旧,禽鸟仍戏,昔日古都里坊,今日校园盛景,浸润在这流风遗韵的沃土中,行走在落英缤纷间,清风携花香拂面,好似时间缓下脚步,仿若与古人携手同游,簪花发间。

参考:

[1]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陕西》[M].科学出版社,2005:198-200.

[2]文物陕西.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公众号

[3]李慧.《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4]王群山.中国传统经典纹样解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视频来源:《千年回响》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