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30日,西安交大召开“中国制造2025”之重点战略任务-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讨会,探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联合研究规划、产业实践规划和政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报以“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大机遇 学界为服务型制造理论做出贡献”为题对其进行了深度报道,现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大机遇
学界为服务型制造理论做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电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汪应洛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制造2025”之重点战略任务-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正在迎来重大机遇。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由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孙林岩教授、李刚教授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自2006年在国内外首先提出的服务型制造战略,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
“服务型制造是促进中国制造业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战略;构建服务型制造网络,可以有力的促进企业之间的广泛互联,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落实。”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表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调整指明了道路。学术界在服务型制造理论与实践领域做出了创新性和引领性贡献。
服务型制造理论,倡导企业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提供单一产品的模式,向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系统模式转变;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向以产品服务系统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新型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转变。以汪应洛院士为代表的课题组,向各级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报告,在陕汽集团、陕鼓集团、易流科技等企业开展了深入的产业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型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自十八世纪中叶人类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西安交通大学李刚教授认为,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已经率先在陕西省的陕汽集团、陕鼓集团等企业获得系统推广。”李刚介绍,陕鼓集团自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两个转变的战略,“从出售单一产品向出售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成为单位能耗低、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佳的中国制造业典范企业。
“陕汽集团自2007年以来,和西安交通大学深入合作,开展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战略变革,双方合作开发了天行健车联网系统,构建了基于车联网和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重卡行业新型商业模式,企业获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服务型制造显著促进了陕汽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陕汽控股副总经理刘科强说。
此次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联合陕西省发改委、科技厅、工信厅、决策咨询委等政府机构和部分代表企业联合召开。会议倡议设立“服务型制造管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采用校企联合方式,就进一步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政策建议、商业模式创新、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并致力于服务型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落地开花,促进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和服务化。
附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505/t20150531_20164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