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中国科学报》聚焦交大力量:记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团-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7-08-01 10:02:00 作者: 点击:

支教有情青春无悔

——记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从2002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参加由团中央发起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15年来,124名志愿者用他们的执着努力和不懈奋斗把青春汗水洒在了祖国西部大地,用最美好的年华为西部的教育事业奉献着光和热。

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卓有成效

这些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一边经受着草原风沙、高原反应的考验,一边紧锣密鼓地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备课、讲课、听课以及评课。支教团成员不仅学习当地老师们的授课经验,也全方位地接触学生,快速掌握了授课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带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带到老师们的心中。

服务地缺少教什么课的老师,志愿者们就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主动承担起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除生物、地理、政治等辅课之外,支教团成员还承担起《工程制图》《电力系统》《能源与人类文明》等专业课程的教学。

“备课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上课的质量,我们通常先上网找资料,然后和老师们一起切磋讨论重点、难点,熬夜备课是家常便饭,这才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刚刚结束在西藏支教服务的钟宪增说,一年的时间,他上了600多节课。

在充分熟悉、了解服务学校的基础上,支教团成员结合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尝试进行教学改革与开设选修课程。在云南施甸,支教团成员发现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便商量在各自学校组建英语提高班。

“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年级组、校长的大力支持。”第十八届支教团成员王涛介绍道,“每节课我都会录制讲课视频,并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他们,自己还出钱给学生打印讲课的PPT,以备他们下课后巩固。开课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基础知识也在各自的努力下有所提高。”

为提高教学质量,支教团还建立了成员内部的听课评课制度,坚持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1节,形成了相互沟通交流的学习机制,有效提高了支教团的整体教学水平。

师爱拳拳 爱心关怀学生成长

支教团成员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是志愿者们教给孩子们的第一课。十八届内蒙古支教团成员组织“中秋我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活动,鼓励学生们为父母做件小事,说出对父母的爱。“教书育人,不是对书本知识的强硬灌输,最重要的是用书中的道理感化学生,让他们成为内心纯净、善良的人。”回顾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第三届支教队员石磊感慨道。

对于那些在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支教团更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他们通过班主任、主题班会、课后家访等方式收集贫困学生的资料,并与之促膝谈心。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得全国首批“安利彩虹计划”资助,每年策划奖助学金、励志讲堂、课外素质拓展、亲子教育、学业一对一辅导等多个项目。支教团成员魏晓东为其志愿服务的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筹措到了16万元的校园活动赞助费,在该校尚属首例;第十五届西藏支教团成员武泽成发起公益项目“一杯热水的温度”,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走访,全国范围募集善款及物资折合人民币20万元,走访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和阿里5个地区,运送饮水设备,解决了7所乡镇小学3000余名孩子的饮水问题……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还设立了“腾飞奖学金”和“思源助学金”两个项目来扶助支教地贫困生完成学业。“爱心,用行动说话”,支教团就是这样践行着志愿者精神。

展示风采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支教团成员深知,想要让学校拥有充满活力的校风,想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书本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健康、多样的校园活动,才能引领校园文化。所以,在教学、行政工作之余,他们还积极投身于服务地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直播“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拓宽视野,树立较远、较高的目标和志向;“百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主动涉猎课外知识的能力;创立航模队,深入浅出地为小队员讲解航模知识;组建辩论队,培养孩子们的思辨能力,锻炼语言表达……

在东胜第六中学,支教团开展的“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更是成为学校乃至东胜区的品牌活动。为了策划方案绞尽脑汁,为了培训小选手挑灯夜战,为了舞台布置不眠不休,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冒着刺骨的寒风采办物资……所有的辛苦、疲倦、劳顿都在大赛顺利举办、赢得满堂彩的一刹那化作了幸福。

第十八届支教团西藏支队配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召开了该校首届“团学代会”,创办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报》,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等,极大地提升了服务学校的育人水平,得到了服务地团委和学校的高度评价。

将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合适的形式、在恰当的时间“移植”到中学校园,不仅能够活跃校园气氛,也能推动校园文化上一个新台阶。孩子们能够开心而且有所成长、有所收获,这是每一位支教志愿者最大的心愿。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吾故乡。”在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支教团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秉承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立足西部,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同时传扬中央改善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惠民政策。十五年砥砺前行,他们以无悔的青春诠释着志愿者的崇高精神,为创建富强和谐的西部再续新的篇章。

注:原文刊登于8月1日《中国科学报》,报道链接为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8/326096.shtm

作者:新闻中心
编辑:朱萍萍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