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陕西日报】聚焦创新港建设者:顶着烈日“建家园”-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7-07-27 09:56:00 作者: 点击:

在钢筋碰撞发出的叮当声响中,工人们忙碌在加工生产线上。为防止被钢筋划破、烫伤,他们穿着长衣长裤、戴着专用手套。据说,中午气温达到40℃的时候,钢筋的表面温度能达到70℃以上。

顶着烈日“建家园”

——酷暑中探访西安的重点项目建设者

7月22日9∶40,胡师傅坐在一大堆钢筋旁,举着容量1500ml的塑料水杯,咕咚咕咚地喝着茶水。烈日下,他皮肤黝黑,脸庞和脖颈上的大颗汗珠滴答滴答地落在衣服上。“一个上午,我就能喝掉这样6杯水。”胡师傅笑着说。

7月25日10∶00,西安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希望天天都有活干”

这里是位于常宁新区的一处露天钢筋加工厂,生产成形的钢筋都被用于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Ⅰ标段工程。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望破解“拉链马路”、城市线路“蜘蛛网”等问题。去年9月,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中建八局西北分公司施工的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Ⅰ标段工程开工,预计工期5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下干支线72.23千米综合管廊和182.5千米缆线管廊。

胡师傅是负责下料的工人,当天的工作已经进行了近5个小时。为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缓解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项目管理人员对工作时间做了调整。“以前是早上6∶00至11∶00,下午14∶30至19∶30,近一个月来基本是早上5∶00至10∶00,下午16∶00或17∶00再开工,干3个小时。”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说。

在钢筋碰撞发出的叮当声响中,20位工人忙碌在加工生产线上。为防止被钢筋划破、烫伤,他们穿着长衣长裤、戴着专用手套。据说,中午气温达到40℃的时候,钢筋的表面温度能达到70℃以上。

“确实是热,没经历过持续这么长时间的高温天。但也没有觉得受不了,我们做的本来就是体力活,已经习惯了。能养家糊口就是好的,希望天天都有活干。”胡师傅说。他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放在一边的两盒藿香正气水,“不舒服的时候,喝上一支就好了。”

10∶10,项目管理人员端着一盆切好的西瓜招呼着大家休息。工人们取了西瓜大口吃着,时不时说笑着。这些工人们多数年过半百,至今还跟着项目四处辗转。他们努力给一家人谋求更好的生活,也给城市的日新月异不断添砖加瓦。

“工人们的加油站”

在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工地,郑明的一天从早上5∶00开始。

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由陕建集团施工总承包,今年2月全面开工。为尽量避免工人在高温下作业,工地已于一个月前开始实行错时施工,具体时间根据每日气温有所调整。

郑明目前在创新港B1区学生宿舍工地从事钢筋绑扎,工作时间基本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16∶00之后,每天的工作时长8小时到10小时。

对于郑明来说,工作就是站在高楼的顶上,头顶炎炎烈日,脚踩钢筋水泥。“经常能感到眼前的空气都被蒸得模糊起来。”郑明一边说一边忙着手中的工作。

“创新港1750亩的施工现场设置了17个工人服务站,站点里装有空调,并免费持续提供绿豆汤、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物品。每天下午4时左右还会提供西瓜。”创新港联合工会主席白晓宁表示,“服务站就是工人们的加油站。”

工作期间,郑明到距离自己所在工地最近的服务站,来回一趟大约8分钟。每天,他会带着自己的大容量防爆水杯,来往服务站三四趟。“喝些绿豆汤,休息10多分钟,就像给自己充电了。”

创新港里的医务室设置在集中的生活区。近期,为方便工人们及时就医,缓解中暑等症状,创新港扩充了医务人员数量,安排专人在工人服务站值班。

事实上,烈日中的每一天,都有9000多名工人和郑明一起,在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工地上挥汗如雨。

根据进度安排,今年12月,该项目将整体施工至7层主体结构;2018年10月,整体工程将竣工交付。

“按照以往的速度,一个月一栋楼的主体结构可以完成4至5层,现在估计只能到3层左右。”创新港科创基地Ⅱ标段安全主管王军杰坦言,高温天气下,项目进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他同时表示,此时并非赶工的时候。“我们现在下午16∶00上班,我们的安全员会在14∶30到工作面上看看有没有工人在干活,有的话就会让他去休息。”

“我们不要求一个月一定要盖几层楼。在高温酷暑的工作条件下,比赶工期更重要的是留住人心,凝聚力量。”白晓宁表示。

“举一支藿香正气水碰杯”

7月24日上午10∶30,在长安区子午街办子午村,进行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征地移民实物调查的一行10人头顶草帽,穿梭在一片片樱桃园周围。该调查组的成员来自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长安区水务局、子午街办等单位。

调查员刘波波观察着手机屏幕上的地图,在一个樱桃园的看守房旁停下了脚步。

“实物调查工作要求对工程设计规划范围内的地表附着物进行登记,调查结果一方面用以设计院进行工程预算,一方面作为施工前给老百姓赔付的依据。”刘波波解释说。“这个地图上可以显示出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边线位置和我们自己的定位,由此能够确定这个看守房位于工程边线内部。”

随即,他和一位同伴拿出卷尺丈量该房屋的尺寸,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表格里。最后,由该户村民进行签字确认。

这一天,距离长安区开始此项实物调查过去21天,距离规定完成工作的日子还有5天。成员们虽每日头顶草帽,仍晒得面色黑红。

长安区的实物调查涉及输配水管线长度约40公里,工程建设征地涉及7个街办,共29个村。根据实物调查要求,无论坟地还是树木,无论果园还是苗圃,以面积计算,该丈量就丈量,以数量计,该清点则清点,一一拍照存档,登记造册。

时间紧,任务重,调查组成员“5+2”“白加黑”地工作,中午也几乎不休息,吃过午饭就匆匆赶往下一个调查点。

输配水工程和调水工程同为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汉江水引得来、用得好、早受益,当务之急是加快与之配套的输配水工程建设。此次征地移民实物调查是输配水工程前期工作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其能否按时完成,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输配水工程能否按照要求立项批复并及时开工建设。

自6月9日,省政府召开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了输配水工程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工作后,西安、咸阳等涉及地市就立即启动了该项工作。

“有时候,我们每人举着一支藿香正气水佯装碰杯一饮而尽,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一位调查组成员看来,户外工作中的那些苦中作乐,成为这个夏日的独特回忆。

注:原文刊登于7月26日《陕西日报》,报道链接为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70726/html/page_10_content_000.htm

作者:陕西日报
编辑:朱萍萍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