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三秦都市报】西安交大的校训故事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14-08-06 10:50:31 作者:文/张彦刚 图/赵晨  点击:

编者按8月6日,三秦都市报隆重推出了“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主题宣传系列报道,首篇报道——“西安交大的校训故事”整版介绍了西安交大“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校训的内涵及意义,现全文刊登如下:

          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西安交大的校训故事

 盛夏,西安交通大学梧桐道上绿树成荫,树荫下师生三五成群,来去匆匆。交通大学1956年西迁西安,当年种下的梧桐树,伴随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或吐露青绿、或荫凉一片、或落叶缤纷、或苍劲有力,宛如已经走过118年风雨历程的西安交通大学,将振兴中国西部教育的梦想深深扎根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坐落在梧桐东道的西迁历史纪念馆,向学子们讲述着这所学校的辉煌历史和责任使命,传唱着“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6字的校训精神。
                              16字校训源自上世纪30年代
    交通大学最早发端于1896年组建的南洋公学,这16字校训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长颁布的“勤俭敬信”4字校训,1937年正式颁行并记载于当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沉浮于历史70多年,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被恢复启用。
    学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16字校训源自传统经典《论语》等,高雅醇厚,恳挚亲切,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精义,蕴涵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多个方面。
    “精勤求学”,意为专心勤勉地探求学问,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敦笃励志”,则是敦厚笃实地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就是要果敢坚毅地竭力而行、努力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敢于创新拼搏的事业心。“忠恕任事”就是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职责,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
                             科学巨匠用行动诠释“精勤求学”
    徜徉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里,面对矗立于绿荫丛中的一座座科学大家的塑像,纪念碑上一串串星光闪耀的名字,令人感佩。
不完全统计,到交通大学建校110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医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优秀人才,其中有至少200多位学子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中国第一台发电机、无线电台、内燃机、中文打字机到国产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枚运载火箭、神舟飞船,无不凝聚着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
    在图书馆三楼的一间纪念馆,一张字迹工整清秀的1933年的试卷展品格外醒目。当年一位22岁的青年才俊,正就读交大机械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他发挥出色,所有的试题都回答圆满。班主任金悫教授给出了满分100分。但试卷下发后,年轻人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立即举手发言,主动要求扣分。金教授阅后,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给了他96分。金教授留下了这份特殊的试卷。4年后,抗日战争爆发,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难,那份试卷却一直保存了下来。时间一晃到了1980年,那位主动要求扣分的学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当年的班主任。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科学巨匠用行动为“精勤求学”做了最好的诠释。
                              交大人用“西迁精神”践行“果毅力行”
    师生们说,这些梧桐树是西迁时栽下的,如今已成为“西迁精神”的物化体现,成为交大精神的一件法宝。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支援西部建设,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面对国家需要,许多知名教授放弃了上海的舒适生活,怀揣“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豪情,举家来到当时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的西安。
    曾主持设计出中国第一台交流电动机的著名教授钟兆林先生,西迁时将已瘫痪在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来到了西安。西迁时依然卖掉上海房产,携夫人来到西安的陈大燮教授,临终前把毕生积蓄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
    在那困难的年代,数千师生在西安一片坟茔遍地的麦田中,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这座名校在西部顺利开学,从此扎根、开花、结果。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不少初创者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黄土地上。交大人用行动践行着“果毅力行”,孕育出“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校风。
                              百年名校用创新续写“敦笃励志”
    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新一代的交大人用变革创新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敦笃励志”的校训精神。面对挑战,率先实施2+4+X的新的教学模式,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引入科学艺术融合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坊和体育中心,探索“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学生全面推行学院和书院相结合的“双院制”管理,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相结合,并将体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学精神赋予了适应全球化竞争力的新内涵,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长期以来,国家交、直流工程用特高压套管依赖进口,关键技术由国外公司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特高压主设备研制的瓶颈。以彭宗仁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与中国知名企业西电集团联手攻关,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套管优化设计平台。在建成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超(特)高压交、直流套管研制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六年的科学大胆系统攻关,实现了特高压交、直流套管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2012年自主研制成功的系列特高压套管,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校训激励着新一代交大人砥砺前行
    “校训教育并熏陶了一代代交大人,他们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校训也激励着新一代交大人锐意创新,用艰苦奋斗续写辉煌。”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认为,校训作为西安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前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将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功能有机结合,将十分有助于培植先进的校园文化和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
    张迈曾说,西安交大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将始终秉承建校118年来所形成的以16字校训为核心的优秀精神传统,充分汲取和传承校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精神传统来深化育人工作,用历史责任和时代精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砥砺前行!

文章链接:http://epaper.sanqin.com/shtml/sqdsb/20140806/411962.shtml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