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做哪些准备?如何抢抓国家战略上新一轮的机遇?我们专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西安现代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郝渊晓。
记者:在您看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设立,特别是西安港的加快推进,对于西安以及陕西的发展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郝渊晓: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的核心是建设内陆港,内陆港主要是在交通枢纽地方,要么就是公路枢纽,要么就是航空枢纽,或者铁路枢纽,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内陆开发开放高地而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目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引领下,“西安港”这个升级版陆港的建立,具有运输、物流、贸易、服务、信息等功能,是能够承载陕西、西安产业发展所需要素的大枢纽和大平台。加快“西安港”的建设,对于发挥内陆城市区位优势,利于资源整合和区域交流,增强社会就业和资本的吸附能力,对于西安乃至陕西的发展影响深远,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拐点。
记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陕西还应抓住哪些优势?
郝渊晓: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的深入推进,我们更应抓住合作共赢的机会,积极发展陕西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与沿海港口、国际化企业和中亚国家开展实质性合作,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在西安港规划建设国际化的物流园区,比如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和新加坡企业共建的中新产业园,面向中亚、面向欧洲,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的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载体的承载作用,真正起到引领和辐射带动,促陕西外向型经济做大做强。
记者:西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应做哪些准备?
郝渊晓:我们要做好软硬件两方面的准备。近日,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中园”政策获批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要勇于尝试,不试不知道,不干不知道,光有想法没有行动这个事永远不成。有了可行的创意,要加速落地,产生效应。要明确这个思路——这就是软件上的准备。同时要立足陕西优势与特色,充分挖掘多样化载体平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加速申报组建“丝路国际开发银行”,构建金融大平台。保护利用好能源,积极探索西安港、丝绸之路综合园区等项目建设——这是硬件上的准备。
文章链接: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41022/html/page_08_content_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