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西安交大携手华商报社面向社会征集“西迁往事”

来源:华商报 时间:2018-02-03 14:35: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2月2日起,西安交通大学与华商报社携手,面向市民征集“西迁往事”,通过华商报、华商网和华商头条等媒体平台,向全社会传扬“西迁精神”。2月2日、3日,华商报头版连续刊发专题报道;2月2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走进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带领广大市民走近西迁往事。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邀请老西安 讲西迁往事

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华商报社征集“西迁往事”

热线:029-62502851(8时至18时) 88880000(18时至次日8时)

一所好的大学,会丰富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赋予它独特的精神气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此次征集的“西迁往事”就是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的故事。这所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这座城市是西安。

时光回溯至1955年,在中央的号召和部署下,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交通大学开启了从上海到西安历时五年的举校西迁。1955年10月起,数千名建筑工人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教学楼、宿舍楼等建设,保障了首批西迁师生正常开学。1956年,六千师生汇聚古城西安,大量实验器材、工厂设备、行李家具等搭乘专列从上海运抵西安,一所充满鲜活动力的高校在麦田上拔地而起。正因如此,老西安们有机会来这里品尝到上海风味菜,体验上海师傅料理的理发馆……在交大校园北门外,市民和交大师生义务劳动,挖出了碧波荡漾的兴庆湖。

岁月流逝,记忆永恒。去年12月,西安交大15名西迁老教授给总书记习近平写信,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令尘封已久的西迁往事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让交大人的“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在万物萌动的立春时节,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华商报社联合征集“老西安记忆中的西迁往事”,希望通过华商报、华商网和华商头条等媒体平台,邀请老西安市民来讲述您参与、见证或了解的与交大西迁有关的感人往事,分享您的珍贵照片、老物件等。

此次征集面向西安市和省内外社会各界。重点人群包括:陕西省和西安市参与交大西迁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亲身参与西安交大校园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人员;亲历或见证交大西迁、建校过程的老西安市民以及对交大西迁有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各界人士。

参与“西迁往事”征集活动的读者,可致电华商报讲述您的故事。

参与热线:029-62502851(8:00-18:00)、88880000(18:00-次日8:00)

原文刊载于华商报2018年2月2日头版、A6版

报道链接:http://ehsb.hsw.cn/shtml/hsb/20180202/675823.shtml

 

老教授讲述“西迁往事”

昨日,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华商报征集老西安记忆中的“西迁往事”活动见报后,大清早就有热心市民打来电话,讲述自己的经历。交大的老教授们也拿出珍藏的老物件,追忆西迁时期的青葱岁月。

当年的中学生,如今常去交大看樱花

78岁的龚俊杰老先生,退休前是蒲城县的一名中学教师,退休后到了西安。

1956年,龚俊杰在西安二十四中上初二。那时候,全校师生每周天都去兴庆宫公园挖湖,大家一大早就步行去,一直持续到湖挖成。龚老说:“记得有次我受伤了,还坚持去劳动,班主任得知后给了我一张人民大厦的票看演出。有机会去当时西安最好的建筑看演出,别提多激动了。记得那场演出就是为了庆祝交大西迁,演的是穆桂英挂帅一个片段,票特别难得,这件事令我特别激动。”

在龚俊杰眼里,兴庆宫公园就是因为交大师生来到这里才特意建的。高中毕业后,学校组织他们去交大校园参观,鼓励大家报考交大。正因为有了这段经历,龚老现在没事的时候就去交大、去兴庆湖旁边转一转。每逢春天就去交大校园看樱花。

交大教授展示西迁时发的樟木箱

征集活动也引起了交大老教授们的关注。他们向华商报记者展示了自己家里珍藏的西迁时期的老物件,每一件都称得上文物。

在卢烈英教授家里,一件做工考究的樟木箱子藏在大衣柜里,四角都用铁皮包裹,原来的锁因年久失修有所损坏。打开箱子,里面还存放着日常衣物。卢教授说,这个箱子是西迁时交大专门找一家工厂定做的,防潮防虫蛀。当时,定做这么一件箱子16元钱。同样的樟木箱,在屠善洁教授家有两个,因为他们夫妇二人均在交大任职。而且屠教授家还有一把搬到西安时学校配发的椅子,编号是交通大学“02.02.0117”。潘季教授珍藏的是一件咖啡色毛毯,也是迁校时发的。

朱继洲教授展示的“教授备课本”,字迹清秀,图例明晰,重点部分还用红笔做了注释。朱教授当年参与编写的《压水堆核电站的运行》一书,是该领域多年的高校教材。最令人惊喜的是朱教授的毕业证,虽然只是一张纸,但有8开大,上面还有水印,制作精细,质地不俗。另一件老物件是朱教授的母亲为他手缝的蓝色桑蚕丝棉裤,不仅缝上了拉链,而且为了更好地保暖,两条腿脚处都是紧口,分别缝上了3个芝麻扣,手工极为精细。不由得让人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如今我们搜索“兴庆宫公园”“兴庆湖”,出来的便是美景,而这美景背后,离不开62年前每一个对西迁有贡献的人。不止兴庆湖,当年交大迁来西安时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建设、发展,以及对当地民众和整个西安的影响都需要您的回忆。如果您对“西迁”还有故事要讲,可致电华商报。

参与热线:029-62502851(8:00-18:00)、88880000(18:00-次日8:00)。

原文刊载于华商报2018年2月3日头版、A2版

报道链接:http://ehsb.hsw.cn/shtml/hsb/20180203/675949.shtml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西迁馆视频直播

视频直播链接:https://www.yizhibo.com/l/cbDdHZJwnvS7uMEB.html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