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一直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的头脑,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建设理论高地,把握正确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针对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高水平、多层次大型报告会,设立“形势与政策”、“纵论四海”、“九洲名家”等高端报告,受到师生的欢迎。
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创新,着力提升课程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工作坊为抓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方式、管理上的三重改进,着力提高课程质量,采用案例式、参与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并积极开辟思政课教育的社会课堂,建立了诸多实践基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入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两位教师担任全国思政课统编教材主要编委。
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影响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等,构建起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支持人文社科教授、专家,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究阐释和现实剖析,打造一批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学术研究、政策咨询、技术支撑三位一体新型国家级“智库”,交大的声音更加响亮。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教师节为西安交大师生作专题报告

省委宣讲团成员、宣传部长景俊海代表陕西省委为西安交大师生宣讲和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新闻宣传全媒体发展战略,各媒体联动、内外宣并举,用高密度、高质量、高影响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交大人风采、交大精神内涵和交大发展新貌。
坚持精采精编,加快更新速度,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在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工作推进中,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积极塑造一流大学的形象和品牌。不断积极推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官方微博、微信、人人网公共主页等新媒体的有效结合,形成校园全媒体矩阵的宣传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主动权。
充分聚焦中心工作和一线师生,在新闻网、校报等校内媒体开办“科学发展兴交大”、“纵论学科建设”、“身边交大人”、“新鲜交大事”、“人才培养走基层”等系列报道,强化舆论引导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教学科研、队伍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著名学者教授,在中央级大报、大刊、大台和网络平台上刊发专访和专题报道,开展系列化的深度宣传,学校的媒介形象进一步提升。
出品了《追梦》、《前沿》、《我们》等多部精品微电影和微视频,《跳舞吧,交大》等原创类行为艺术网络相册,充分展现了交大师生的青春风貌和阳光生活。
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学术资源、公开课和iTunesU等文化和教学资源发布平台,学生从入学通知书上的条形码信息到毕业网上签约,从“一卡在手、走遍交大”的数字化生活到iLibrary Space体验数字时代的新“悦”读,传统宣传思想工作正随着新技术、方法的引入而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

微电影《我们》和跳舞吧交大
——以党内重大教育活动为契机,夯实党的建设的思想基础。2009年以来,学校党委认真组织全校党员干部顺利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深化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夯实了基层党建的思想基础。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是党内重大教育活动所形成重要成果。党委常委带头以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学校宏观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分析,加强综合研判,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组织基层党组织结合创新党建实践、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开展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将深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突出任务,精心部署,切实抓好。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主题策划学习,专题报告、主题宣讲和深入研讨紧密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办了《西安交大发展研究报告》、《思考与探索》思政论文集、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等学习研究载体,坚持开展党建课题研究立项,以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重要园地,不断推出学习和研究成果。

西安交大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大会

西安交大顺利通过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落实情况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