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优秀科学家风采录:汪应洛

来源: 时间:2013-10-14 11:39:26 作者: 点击:

编者按: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1日6版优秀科学家风采录栏目以“中国管理工程创始人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学生——汪应洛 这条路走得很踏实为题”报道汪应洛教授事迹,全文如下:

 

中国管理工程创始人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学生 

汪应洛 这条路走得很踏实  

汪应洛院士在办公室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如何?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保持战略行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我国制造业如何从制造环节向市场与研发等服务环节升级与转型?这些涵盖内容庞大复杂、涉及学科众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管理与工程理论的分析来解答,而汪应洛正是这一学科的开创者。

从无人了解到“指导”大工程

志在管理工程学,埋头一干就是50年

提起汪应洛院士,总能与“系统”二字联系在一起。这位老先生研究的,不是单个事物,而是如何运筹帷幄系统性的“整体”。

1957年,毕业不久的汪应洛,作为第一个苏联专家系统培养的管理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应中央政府支援西部的号召,与交通大学的几千名师生员工一起浩浩荡荡地登上西行专列,来到位于黄河之滨的古城西安。从此,为了发展管理工程学,他埋头一干就是50余年。

让汪应洛执着一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究竟能够产生多大作用?汪应洛举了一个小例子。通过应用系统工程、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论证,汪应洛指导陕西鼓风机厂完成了由只卖产品到兼卖服务的转型,“不光卖鼓风机,还向顾客提供所需气体、设备维修服务、节能减排系统的安装,等等。”经科学管理后的陕西鼓风机厂,产值10年间从几个亿增至近80亿元。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门学科从无人知晓、不被承认,到如今应用指导于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问题,一路发展坎坷艰辛。如今,虽已进入耄耋之年,汪应洛讲到这一学科,仍然意气飞扬。“现在又有一些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研究。”汪应洛正在研究大数据产业管理问题,致力于从浩瀚数据挖掘出有用的知识和决策。

研究三峡工程支持系统

建模研究发电移民航运防洪等因素,拿出最优方案

作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早在1980年,汪应洛就将战略决策理论研究,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他参加了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为山西省建立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作为首席专家,他还主持了陕西省经济、科技、社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推动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让汪应洛至今想起仍十分激动的是,他承担了对三峡工程的相关重任。1984年,汪应洛作为长江三峡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家组成员,就开始负责长江三峡决策和分析支持系统研究。1991年,汪应洛又对当时尚有争论的三峡大坝坝高及工程投资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论证,“当时电力部、水利部、交通部、四川省、湖北省等各方争执不下,争议最多的是三峡大坝的高程。”综合各方意见,汪应洛与专家们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发电、移民、航运、防洪等因素,拿出了最优化方案: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的建议方案。“经过一些重大工程决策的磨砺,我进一步坚信:科学管理蕴含着深沉的治国之道。”汪应洛说。

研究脚步不停。1998年,汪应洛又提出了企业柔性战略概念和以战略转换为纽带实现战略管理一体化的观点,被国际认为是站在“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 1999年,汪应洛与英国伦敦商学院合作,对600多家国内外企业进行了大样本调研和实证分析,验证了柔性战略的可行性,并在国内海信、彩虹等企业得到应用。

汪应洛时时不忘他的“中国梦”。他称自己“老骥伏枥,志在中华复兴”,希望通过更科学的管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希望未来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生态环境之中,生活在一个青年人有创造力,人民生活富足的国家。” 

健走在搞科研带学生路途中

“刚从事教育工作时,几乎没有条件实现梦想。但是我从未放弃”

见到汪应洛老先生的时候,年逾八旬腿脚不便的他缓缓地走过来与大家一一握手,笑容温和谦逊,学生们围绕在他的周围,搀扶着他。

用西安交大管理学院院长黄伟教授的话来说,汪老师的学生对他都很亲近。

这份亲近,源于钦佩。“这么大年纪了,却有着比我们更敏锐的洞察力,判断科学前沿方向的眼光独到犀利。更让我们自叹不如的是,汪老师工作起来精力无穷,经常刚出完差就紧接着开会。”黄伟说。

这份亲近,也源于他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写的论文、书稿,他一字一字批改,他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把学生推向广阔的社会实践。学生们说他还是一个开朗幽默的人,“也常跟我们聊聊美食和美食背后的文化。”

1984年,在他的积极奔走和倡议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原管理工程系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他是我国管理工程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在国内最早提出从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中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双学位人才。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如今,他考虑最多的依然是如何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这一辈子最钟情的是科研教育事业。我按着我的愿望走,一边搞科研,一边带学生,这条路我走着心里很踏实。我还会这样走下去,走下去……”汪应洛说。

“走下去”,这样的精神支撑着他在50余年的系统工程研究中不断追逐,“刚从事教育工作时,一没经费、二没设备,几乎没有条件实现梦想。但是我从未放弃,也一次次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工程管理的教育研究与学科精神在他不停歇的奔忙中,也将传承下去……

文章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赵展慧
责任编辑:星火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