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嗷嗷叫的年轻人】 后勤保障部创新港平台建设团队:秉守正之心,铸发展之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20-08-09 11:31:00 作者: 点击:

“咦,几点了?”

“呀都快11点了,也是,没注意外面都这么安静了。”

“又这么晚了呀,那算了不回家了,明天还得一大早办施工进场手续呢!”

“哈哈,那行,等会忙完一起回宿舍吧。”

类似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夜晚的创新港敏行楼3117办公室里。

道有夷险,惟日孜孜。自2019年5月创新港二次装修项目启动以来,8小时工作制、寒暑期休假就再与后勤二次装修项目团队无关。历经几次规划,成员不断壮大,从最初的王欣、魏梦欣,到后来的孙玥、张宇、朱淑华,乃至今年复工复产后加入的殷露露、马彦明,这支平均年龄为90后的七人团队,以蓬勃进取的锐气和踏实拼命的干劲,在创新港平台建设中挥洒青春。

走进3117办公室,一面锦旗挂在显眼的位置。“这面锦旗是电子学院先进光电所云峰团队送给我们的,既是对我们的支持和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挂在这里,每次看到它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更坚定了我们团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更加做好平台建设的决心”,这支90后团队里的“老大哥”王欣指着锦旗说。

团队虽然“新生”,干起工作来却非常“老成”。为加快科研平台建设进度,后勤保障部实行网格化服务,专人主动对接,全面了解需求,建立工程台帐,联合现场推进,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对接学院收集需求、持续进行项目图纸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最高限价编制、项目标书编写和提交招标申请、项目招标工作;签订施工及监理合同、勘察现场和清单图纸答疑、项目验收、报送审计、财务结算、疫情防控、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申报、配合学院搬迁工作、成立多个“科创月”服务小组等等不一而足。截止8月6日,各单位、学院科研平台在后勤保障部立项建设的二次装修项目已近200个;已招标项目120余个,其中3月复工复产后招标70余个。

为了节约时间确保工期,争分夺秒赶在深夜23:58分发标;为了主动对接师生需求,建立多个二次装修服务微信群随时回复;为了确保质量完善服务,每日一两万步往来于各部门和施工现场之间……平淡的文字和数字背后是他们勠力一心、不分昼夜的辛劳付出。白天奔波于施工现场、技术研判、沟通协调,晚上静下心开会决议、讨论分工、准备文件,“已经没有上下班、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概念了”。王欣说,最多的时候他一周内开了8个标,开标在兴庆校区,创新港还有许多工作耽误不得,每日开车在兴庆校区和创新港跑两个来回是家常便饭。

团队中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来不及了,拼命也得干”。平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对项目建设并非专业,问题咨询接踵而至。固定电话、个人手机和微信语音都成了“热线”,王欣和魏梦欣每天仅手机就要接听7、80通电话,早上倒的水到下午都还没来得及喝,耳朵嗡嗡作响,声音干涩嘶哑,始终不变的是耐心细致的解释。孙玥、张宇、朱淑华、殷露露、马彦明都是后勤大家庭的新成员,除了网格化对接,还分别承担着物业服务、公寓管理、能源保障等工作。虽然来校时间尚短,爱校之心却深沉,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常驻创新港,毫不懈怠,以满腔热情服务创新港建设。

“没啥说的,不叫苦不怕累,只要能把工作干好就行。唯一愧疚的就是实在顾不上照顾家里,幸运的是我的家人都很理解我、支持我。”3月正是疫情紧张的时候,王欣仅3个月大的儿子生病,他却正在施工现场忙碌。“最后是家人带着孩子打车去的医院,很担心,怎么能不担心呢,但是实在走不开,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十分歉疚。”回忆起来,王欣的眼眶有点泛红。张宇的孩子才不到一岁,“总是顾不上照顾他,也不知道孩子以后会不会跟妈妈不亲了”,她笑着说。

当然也有沟通不畅的时候,遇到情绪激动的指责,他们把委屈咽进肚里,擦干眼泪、互相宽慰几句,又继续埋头工作。流过泪,流过汗,依然拼命干。要为平台建设、为科创月“铸牢地基”是他们共同的信念,来自其他部门的肯定更让他们倍添信心。医学部副主任贺浪冲已是第二次来后勤慰问了,他说,医学部搬迁以来一切的成果都跟后勤分不开,希望医学部做出的成绩不负后勤的付出。电子学院先进光电所云峰团队张烨老师发来微信感叹团队超乎想象的工作量,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石以砥焉,攻坚克难。平台建设工作还在继续,科创月的服务保障也已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后勤人一如既往,以爱国爱校的内在驱动、以奋发奋进的坚定信念投身创新港建设,铭记责任,埋头实干,守正出新,诠释新时代90后的坚志勇为。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