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陕西日报】“三秦楷模”施秉银:此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0-03-25 10:18:00 作者: 点击:

此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记“三秦楷模”、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上)

“挽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治好一个孩子的病,可能就给这个孩子换来了一生的幸福。医生这个职业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没有办法比拟的。”3月21日,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率领医疗队驰援武汉的第46天。他在接受本报记者视频采访时说,“从小时候看到伯父为村民治病,到高中时参加‘红医班’培训课,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想,此生如果有机会,定要做个好医生。”

填报志愿:医生、医生,还是医生

1959年,施秉银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他亲历了家乡缺医少药的状况。每当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当医生的伯父回乡时,村民们就争相请其看病,这在施秉银心里种下了当医生治病救人的种子。在甘肃省榆中县二中上学时,兰州空军某部两名军医到学校举办“红医班”培训,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这让施秉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7年恢复高考,高中毕业已回到甘肃农村种地两年的施秉银异常兴奋,怀揣着做白衣天使的梦想,认真复习。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想都不想,从第一志愿原北京医学院到最后一个志愿原甘肃省护校,10多个志愿全部都与医学相关。施秉银对医学抱着至上的敬仰,并愿意为之追随奋斗。

后来,施秉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北京医学院。大学学习5年后,他全身心地投入临床一线工作。

1983年,施秉银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西安交大一附院)。“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临床医学兴趣越来越大。我们宿舍就在病区的上面,可以说我每天24小时都在医院,随叫随到。几年的住院医生培训,让我成长很快,我学到不少治病救人的真本事。看到病人经过自己治疗后恢复健康,我从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更加热爱临床医学了。”从医37年来,施秉银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经他诊治痊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患者心中的好医生

在施秉银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天,接诊了一个小姑娘。她说:“大夫,我有心脏病。你就按前面医生给我开的药,再开一点就行了。”病例上的诊断是心肌炎,小姑娘一直在吃药治疗。施秉银并没有着急开处方药,他仔细询问病史,然后进行查体。查体中,他发现小姑娘甲状腺较大,再一听心率比较快,心音亢进,施秉银立即判断可能是甲亢。小姑娘化验甲功后,结果证明了施秉银的判断。这让年轻的施秉银很兴奋:“原来的诊断不太正确,而我能给病人一个正确的诊断,心里很有成就感。”

这个小姑娘当时才上初中,原本只是到医院开点药和一个病假条,却意外发现自己并不是心脏病患者。几天后,孩子和家长特意来到医院,向施秉银致谢。

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患者有非常严重的精神病症状,科室请施秉银去会诊。施秉银给出判断——席汉氏综合征。“这个病相对来讲不是太复杂,但有时候会有严重的精神病症。”看到患者家属极度紧张,施秉银安慰家属说。在施秉银的治疗下,患者精神病症两三天就消失了。家属写来的感谢信,施秉银至今还留在家中。

与患者的点滴交集,让施秉银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决心更加坚定。

为学生引路的好老师

“在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应该如何做一名好医生!”伍丽萍是施秉银带的研究生,她感慨,“由于老师在内分泌领域医术高、名气大,全国各地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专家号网上预约往往一分钟就被抢完了。为了让更多患者得到医治,从2006年开始,施秉银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网络为患者义务问诊。如今他微博、微信上的粉丝已达数万人。十多年来,他无怨无悔为数十万患者免费线上看病。”

2018年深冬的一个夜晚,一名山东患者将其在当地就诊的病例、检查单等,通过微信转发给了施秉银。没过多久,施秉银就给出了诊断建议。这名患者感动地说:“没想到啊,这么有名的专家这么快就给咱看了。我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这位好医生!”

施秉银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所有学生。凡在他身边学习过的学生,都在做人、治学、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匪浅。

施秉银说:“做医生要凭能力和本事。科学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我经常告诉学生,哪怕我们的论文发不出来,但科研工作一定不能作假。”

伍丽萍2003年成为施秉银的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跟着他读博士,毕业后留在施秉银团队,一直跟随施秉银在做科学研究,至今已经17年了。2019年6月被媒体大量报道的世界首个恒河猴甲亢模型,就是施秉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的。其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并通过比较实验方法证明,在新生期诱导免疫耐受可以有效预防灵长类动物甲亢的发病。该研究成果为人类甲亢疫苗的研发及甲亢的预防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施秉银说:“我们的这些工作,都是伍丽萍做出来的。”

如今,施秉银的很多学生,都像施秉银一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临床医学和科学事业。

冲向“战场”的勇士

——记“三秦楷模”、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下)

“他总是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和认识或不认识的每一个人交流。”

“认识他这么久,我从没见过他对谁发脾气!”

“驰援武汉,他作为主帅挺在一线。抗击非典、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每一次他都是冲向‘战场’的勇士!”

……

人们所说的他,就是从医37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多年来,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有仁术,更要有仁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施秉银就像一个获奖专业户。当然,这些荣誉更从侧面折射出社会对他工作的肯定。

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是头等大事

“我们在武汉接管了两个危重症病区,前后共收治患者117例,目前71例已治愈出院,4例病人去世。在院的42例病人中,除3例仍病情危重外,其他病人经过治疗都转危为安。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些病人管理好,直到他们出院。估计月底前后,我们医疗队就能返回西安了。”3月21日,施秉银在武汉接受记者视频采访时说。截至3月24日8时,医疗队共收治患者119例,87例已治愈出院,还有28例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

“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是施秉银带领医疗队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接管七、八病区后叮嘱每一个医疗队员的话。

从2月5日抵达武汉开始,施秉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为此,他亲自参与重症患者的诊疗救治。带着自己对病例的分析和思考,施秉银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指挥部提出成立“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组”,该建议被采纳。小组由施秉银担任组长,集合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复旦中山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力量。“我们每天针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形成分析报告,指导危重症病例的救治,对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施秉银说。

施秉银还在医疗队建立了重病例讨论机制,每晚针对医疗队管理的危重症患者进行讨论。医疗队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请西安本部的专家一起讨论。

为国家提供疫情防控的方案和智慧

疫情发生以来,施秉银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既忧心于疫情的快速进展,又操心医院的疫情防控。赴武汉前,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各个角落,指挥部署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一夜腾空感染楼,集合发热门诊和留观治疗病房;组建呼吸、传染、重症、感控、影像、检验为主的专家组;制订防控方案,组织全员培训,确保院内零感染……

2月4日下午5时,交大一附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治愈患者杜某出院。施秉银送走杜某后,当晚就坐上了赴武汉的火车。

“我们不仅要参与临床救治,更要为国家提供疫情防控方案和智慧。”施秉银说。

在与死神赛跑的同时,施秉银团队的5名专家也在武汉一线展开了艰巨的科研攻关。他们收集标本做实验,寻找新冠肺炎发病机理,尝试新药和疫苗等的研发工作。

3月19日,施秉银应邀参加了听取一线专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思考建议会,向孙春兰副总理汇报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如何预防境外输入患者,施秉银说:“一定认真做好‘排查、隔离、跟踪’三件事。”

帮助病人放下对疾病的恐惧

37年如一日,施秉银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的理念,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对医生来说,看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帮助病人从心理上放下对疾病的恐惧和悲观。”施秉银感慨地说。

施秉银是内分泌科专家,诊治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病人和他一旦相识,往往会有数年甚至几十年的交往。

经施秉银诊治过的患者,对这位医术高明又平易近人的医生都满怀着浓浓的信任之情。20多年前,一名患者因血糖高来就医,施秉银经过综合判断,为他制订了“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的治疗方法。施秉银的治疗加上患者的自律和坚持,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患者,没服过一粒药,血糖指标一直保持正常。他对施秉银说:“施院长,你的话给了我信心。当年如果选择吃药的话,现在我吃过的药恐怕都可以用卡车拉了。您的大恩我不知怎么感谢,为您的医者胸怀深深鞠躬!”

37年来,施秉银和他的团队初心不改,平日里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危急时刻是勇敢逆行的勇士。“我们的护士在武汉病区做了大量的生活护理,包括给病人喂饭、喂水、理发、剪指甲等。”施秉银说,医疗队的工作也赢得了病人的一致赞誉。“二十分地感谢你们。你们穿戴严实,我们很想知道谁是谁,我们又不知道谁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们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团队,感谢你们的大爱无疆。”一位患者在微信群里这样写道。

为了和病人交流更加方便,施秉银团队在武汉病区建立了一个医患微信群,只要有患者提问,医护人员就第一时间解决,医患之间的无障碍交流,节约了时间也促进了感情。

3月20日是一位患者的生日,医护人员给患者做了一个生日帽,还带来了很多吃的东西。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让患者放下恐惧和悲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般令人惊喜感动的场面在病区时常发生着,被救治的患者纷纷表示,等疫情过去之后,一定要到西安看望这些“最可爱的人”。

西安交大一附院在施秉银带领下阔步向前。作为一名出色的医院管理者,施秉银以专业态度和医者仁心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原文连载于2020年3月24日、25日陕西日报头版、6版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3/24/content_717670.html

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3/25/content_717740.html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