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感悟家国情怀 汇聚奋进力量西安交大第一期“爱国奋斗 不忘初心”专家研修班侧记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9-05-12 21:00:00 作者: 点击:

5月10日至12日,西安交大第一期“爱国奋斗不忘初心”专家研修班在绵阳市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举行。27名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青年拔尖人才来到涪江之畔,共同学习“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前辈身上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切实体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此次活动由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承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和学校相关实施方案要求,学校从2019年起将定期举办“爱国奋斗 不忘初心”专家研修班。课程依托中国两弹城独特的红色历史资源,结合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互动访谈与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员能够充分汲取“两弹一星”精神的养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

党委组织部部长柴渭在开班典礼上致辞,他表示人才队伍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实地感受老一辈知识分子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作出的卓越功绩是良好的人才队伍精神建设形式。学习永无止境,保持思想纯洁,树立高远理想是做好学校创新港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雷利利对此次活动进行动员。他讲到,此次研修活动是学校党委对标新时期中央对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党委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研修工作,希望各位学员从前辈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踊跃参与 追寻前辈科研足迹

5月10日傍晚,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从“四面八方”赶到绵阳。有的学员提前结束自己在国外的工作,从数千公里之外风尘仆仆回到祖国,马不停蹄来到“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有的学员调整科研工作原有计划,专程参与研修;有的学员在两次出差的间隙挤出时间赴绵阳进行学习。

“这次的研修班与仅有理论教学的思想教育不同,它以事实说话,势必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尽管工作繁忙,材料学院教授、领军学者丁向东教授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参加了此次研修班。“来到前辈们奋斗过的热土,我深受触动。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世界前沿、国家骄傲,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那份艰苦奋斗的决心与奉献国家的情怀,值得如今的科研工作者学习与发扬!”

新加坡籍青拔人才杨淑燕就职于人居学院建筑学系,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存方向的研究。来校后,她多次参与思想教育研修活动。“有这样一群科学家默默无闻,为科学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从延安到梓潼,中国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对参与研修班的每一位学员来说,此次研修活动并非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是一次珍贵的机会。两弹城精英门前,邓稼先先生故居里,以访谈、讲座为形式的课堂上,都留下了各位专家学者学习的身影。平日里在讲台前挥斥方遒,在实验室里循循善诱的他们,在这里做起了求知若渴的学生,踏寻着功勋卓著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科研足迹。

荡涤心灵走近往日峥嵘岁月

活动期间,学员们观看了话剧《国魂》,聆听了中物院党校科研处处长李建强主讲的“两弹一星”精神专题讲座,也前往梓潼“两弹城”了解两弹研制历程,与原中物院一所常务副所长陈俊祥、两弹结合参与者陈符修进行了互动访谈,参观邓稼先故居并向邓稼先铜像敬献绢花。

谈及此次研修活动的感触,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感动。2017年从加拿大回到母校工作的青拔人才王来利教授深受触动,“他们的笃定与坚守、忘我与奋斗,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老一辈科学家们怀着满腔深沉的家国情怀,扎根深山戈壁,立下了值得铭刻的历史功绩。”电气学院常务副院长、领军学者李盛涛动情地表示,“我曾去过戈壁滩上的马兰基地,这次又来到了深山中的梓潼两弹城。亲历者的故事令人感动不已,‘草原献青春,深山献儿孙,涪城河畔献终身’,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身为知识分子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

电气学院分党委书记、领军学者成永红谈道:“五四精神彰显了革命者挽救国运、建立民主国家的决心,两弹一星精神体现着科学强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壮志,西迁精神蕴含了国家重视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以大局为重的内涵。这三个精神着眼层面各不相同,却有其共通之处。将这三种重要的精神融会贯通,能够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指引。‘一介书生,国之栋梁’是邓稼先一生奉献的缩影,如今我们是一群书生,也应团结奋进,努力成为未来栋梁!”

学有所得精神力量

从学员们的身上不难看出,此行的收获绝不仅止步于感动。分组讨论中,专家学者们畅谈自身感悟,并将此行的收获与个人的科研工作融合起来。前辈们不辞辛苦,平心静气搞科研的态度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学者表示,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启迪与激励他们切实践行“三个面向”,特别是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筑国防基石,做国家脊梁。学习让我们的思想和意识得到了升华,让我们思索身为知识分子,我们的目标应落在何处。”材料学院教授、领军学者孙军在小组讨论时表示,“身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应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眼前的利益、一时的得失并不重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才应是科研工作者的心之所向。”

化工学院院长、领军学者魏进家充分肯定了此次学习的积极意义。“建国之初,我国就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艰苦的条件下,前辈们独立自主、发奋图强、精益求精,取得了让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他说道,“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一定要自力更生。我们要发扬先辈的精神,下大功夫,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五月的绵阳荡漾着夏收的喜悦,学员们的心头也充盈着豪情与力量。短短三天的研修活动结束了,专家学者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奔忙。适逢学校“二次西迁”关键之年,他们定将发挥知识分子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科研教学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我国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与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