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交”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宣传 > 媒体聚“交” > 正文

【西安日报】潘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西安交大新闻网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17-12-30 19:34:00 作者: 点击:

“我们聚在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每个人都难以抑制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有几句心里话想向总书记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耄耋之年的西迁老教授,前不久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奉献报国的思考写信呈寄习近平总书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老教授们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听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兴奋,无比温暖,也充满力量。”撰信人之一的潘季教授说。

今年83岁的潘季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西迁时年仅22岁,是电机系最年轻的教师。回忆西迁岁月,61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潘老满含深情地对记者讲,1956年,交通大学这棵参天大树已刻满60个年轮,在新中国的怀抱里也已走过7载历程。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新中国工业投资项目的1/3安排在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和建设大西北逐渐形成热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1955年4月作出交通大学西迁西安的重大决定。

交大人很快行动起来。当年5月,彭康校长从北京直接到西安,并电请全校最有影响力的几位老教授、系主任奔赴西安,共同察看和商议校址问题。几经踏勘,他们在西安和平门外东南近郊的一片麦海里选定了校址。9月,1000多名建筑工人便开赴工地,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施工,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10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

1956年8月的西安,秋高气爽。继1956年7月首批教职工和家属迁往西安后,8月10日,在苏庄副校长的率领下,交通大学的上千名师生员工和家属浩浩荡荡乘专列由上海徐家汇车站出发开往西安。那年9月,一年级2133名新生直接到西安新校址报到。9月10日,学校在人民大厦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此时,交通大学在西安共有学生3906人,教职工815人,家属1200余人,一所6000人的高等学府出现在古城西安。此后一个甲子,交大人用青春谱写了一曲奉献、奋斗之歌。“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潘季动情地说。

潘季回忆说,当年西行的列车经过49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开进了西安车站。然而,等待这批交大师生的,不是繁华的都市,没有宽敞的柏油马路。等待他们的是拓荒的艰辛和困难。

当时校区的路还未建好,从教学区通往学生区,要跨一条长达20米的深沟,师生们来往要走临时用竹排搭成的浮桥。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桥面很滑,好多同学在那里摔过跟头。然而,每天来来往往的师生们却情绪饱满,嘴里哼着欢快的歌儿,脚下踩着咯吱作响的竹排。

和潘季教授一样,当年的师生对“草棚大礼堂”记忆犹新。那时没有活动场所,工人们就用从南方运来的毛竹搭了个能容纳5000人的大礼堂,就是在这个简陋的活动场地里,师生们开过大会、听过报告、放过电影、演过节目。

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许多教师家里已经通上了煤气管道,在西安他们则要自己做煤块。那时没有打煤球的设备,教师们只能用土和煤搅在一起打煤饼,晒干后用,打一次煤饼就得用一天时间。

生活的艰苦没有让交大人退缩,不少老教授都是自愿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处理掉上海的“洋房”,携儿带女举家西迁的。

“我的系主任钟兆琳教授,是钱学森的老师,他是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潘季说,钟兆琳教授是开拓大西北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他不仅在校务委员会上率先举手赞成西迁,而且身体力行,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住宅,把已经瘫痪在床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满怀豪情地带头奔赴大西北,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

“当年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这其中蕴藏着西安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它不仅是西安交大,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潘季教授这样说。

“在‘西迁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交大学子一直把服务西部、建设西部作为一种荣耀。”潘季教授说,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已近25万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奋斗,分布在教育、医疗、电力、军工等各个领域,成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潘季教授告诉记者,在给习总书记的信中,15位老教授回顾了西安交大西迁历史和“西迁精神”,表示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在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中成长,更应该怀抱为祖国发展胸怀大局、艰苦创业的情怀与使命;并建议在全国教育和科技战线中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的教育,树立更多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写信的主旨,就是希望中国知识分子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奋斗。”潘教授说:“当年西迁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不觉得苦,都积极投身到学校建设和发展上,作为知识分子就是要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将国家命运与自身相联系,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交大是为救国而建立,西安交大是为爱国而西迁,听党指挥跟党走,这就是交大人的爱国情怀。爱国奉献一直是交大的优良传统,当年的爱国情怀体现在救国,现今的爱国情怀就是要强国。”

潘教授寄语青年学子,希望他们要时刻秉承“爱国、奉献”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中多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原文刊载于西安日报 2017年12月30日6版

报道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html/2017-12/30/content_309864.htm

作者:记西安日报记者 姜泓
编辑:程洪莉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