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我与改革同行】国荣:教具一瞥——从挂图与幻灯机到多媒体教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9-02-28 08:42:00 作者: 点击:

自八十年代末至今,我先后在大学求学和高校任教,期间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而教学用具的变迁,是难以忘怀的记忆之一。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作为一名医学生,在西安医科大学完成本科教育并取得医学学士学位。当时的医学教育有理论大课和实验小课。理论大课是在容纳二三百人以上的阶梯大教室上的。每当上理论大课时,一些同学会提前早早到教室,为同一个宿舍或自己小班同学占前排好座位,这就是所说的“占座位”。为完成 “占座”,常常要早起甚至放弃吃饭时间,因此,同学常常轮流值日,将所带的多个书本逐一摆放在桌面上,表明“此座有人”。这种看似“自私”的“抢占”行为,是大多数同学心照不宣的“小默契”。因为,占座位的缘起与那时的教具之一医学挂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学习相关知识点,授课教师常常借助挂图用于医学理论知识的大课教学中。大的挂图一般有两三米高,携带时如画卷一样卷起的长轴,展开便是巨幅医学图片,类似于现在的巨幅地图或广告版。在授课前,将本节课讲述中需要的挂图先一一挂好。有时候所需挂图较多,而挂钩位置不够,常常在授课过程中,还需更换新一轮挂图,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常有教学辅助老师随堂协助授课教师更换或悬挂挂图。

这些医学挂图很多已用了多年,颜色陈旧,清晰度也大打折扣,但对于医学生更直观、具体地感知理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而同学们坐在前排就更容易看清楚挂图以及所指的图中知识点,也就有了难忘的“占座”现象。

到了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母校完成硕士学位教育并成为教师承担教学。那时候,主要的教学用具之一是幻灯放映机。这是另一个最主要的教学用具,主要用于播放写好教案的玻璃纸和幻灯片。在八十年代本科学习时就已经在使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于幻灯机放映的玻璃纸等不断改进和发展。最初常用的是透明玻璃纸。具体原理是通过打开幻灯机内的灯光,将放在播放平台上的玻璃纸映衬到大教室前墙黑板一侧或上方的白色幕布上,在放映时,提前在玻璃纸上写好的文字或手绘图是不透光的,便在白色幕布上显示出来。

那时的玻璃纸,很薄很柔软,一张连续延伸很长,可以像布匹一样卷起或折叠。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很艰辛,在授课前用较粗的软头笔,将课堂上所播放的讲授内容摘要或相关知识点,逐字逐句手写到玻璃纸上。上课时,带着卷起来的玻璃纸,放在幻灯机上,就可以边讲边播放提前写好的内容,方便同学们听讲时阅读和记录,而学生们也只能像老师一样,将知识点抄写在笔记本上。

而到了二十世纪初叶,随着台式计算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开始普及,玻璃纸渐渐升级为类似于A4纸大小的一张一张的“玻璃纸”,有一定的厚度和质感。这种“玻璃纸”可以像如今打印纸一样,放入打印机,将计算机上提前已经输入的相应教学内容,通过打印机完成打印,并按照内容和先后顺序排好,放在文件袋里。上课时逐张取出,放在幻灯片上进行播放。这种通过计算机输入和打印机打印,书写较之前手写更清晰整洁;而且,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改或完善教学内容时,只需针对需要调整之处在计算机上进行更改或补充,重新打印修改页替换即可,简洁方便。

紧接着,便逐渐开始尝试真正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主要播放用具仍然是幻灯,但已经是如今人们熟知的通过计算机直接制作的PPT,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播放,无需打印等环节了。教师去上课时,只需带一个小小的U盘,里面存储着提前在计算机上准备好的文字内容、图片或者组合入音频、视频等。到大教室,在固定的计算机上插入U盘,点击鼠标,即可以顺利播放和讲授了,不需要长长的教杆和挂图了。学生也不必手写抄笔记,而是手机拍照或复制课件。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学用具已今非昔比,不断更新换代并继续完善,使课堂教学变得方便而生动。而遥远的艰辛过去,虽然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难忘的记忆。

四十年来,教具的变化只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但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校事业的发展,看到我国教育技术的进步。从过去到现在,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在新时代和学校创建“双一流”的建设中,迈步走向未来时,学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