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基础课建设】生物化学:医学人才培育的“活性”课堂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9-01-11 15:34:00 作者: 点击: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理解和掌握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对夯实医学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潜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推动下,生物化学课程组积极开展基础课质量建设,全员教师合力探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教学创新等方面致力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推动自主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组重点在小班中采取主题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课程组首先精心选取了天冬氨酸在体内的来龙去脉、乙酰辅酶A的来源去路等四个典型的主题式问题作为导学。课前采用“小组预习-组内讨论-汇报准备”的形式,课中采取“小组汇报-同学提问-同学互答-教师点评”的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进一步提高,重点难点知识易于内化,收效明显。通过课程结束后的成绩分析,60-79分之间的学生的百分比显著提升。同时,由于翻转课堂还采取了学生分组的方式,组内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切磋思路,有效锻炼了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生物化学的翻转课堂中,教师由单纯的授课者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充分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组教师不仅在大学公开课、百度文库等汲取教学资源,更对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优化,精心筛选适宜翻转的章节内容,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行创作的生化歌曲生动形象,不仅诙谐地阐释了深奥的专业问题,还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北斗学友杯”生化歌曲大赛三等奖3项,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要义。

微信平台强化教学效果

在生物化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在有限的时间中无法全面讲授科研实践、临床应用及知识动态前沿,更鲜有时间增强师生学习互动,于是传统的课堂难以充分展现学科的魅力与前景,学生应试心理严重,创造能力欠缺。课程组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实现师生间高效的信息发布和实时沟通,微信公众号课前所发布的动画、视频和各章节知识交叉联系流程图使学生在预习中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完成课前准备。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微信平台中通过部置课后作业、班级讨论、问题回答等方式监督学生完成自学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查阅文献,指导学生写小综述文章,开展可行性科研课题的设计。教师还可通过可视化、情景化和碎片化的视频发布,直观地介绍课堂知识在临床疾病治疗及其最新的研究动态等信息。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对相关知识聚焦学习,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教师还积极投身微课制作,针对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录制微课10个,并配合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形式在微信平台上接收发布学习资料、PPT同步,及时完成教学反馈和教学问题解决,最终以“大班上课+小班辅导+微信平台辅导”答疑解惑,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促进学以致用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基础课建设中,课程组以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创了具有综合性、趣味性、贴近科研、时间可控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形成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首次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环节,改变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新的实验内容与现实疾病密切关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并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分阶段点评指导,注重锻炼学生运用科研思维进行实际操作和撰写报告,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其中,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教师互动程度等都将纳入考核范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对学生问卷反馈可以发现,65.4% 的同学喜欢做生物化学实验,32.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实验研究项目。也正是基于实验教学改革,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8项,获奖11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文章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中文一般期刊3篇。

指导学生获得的奖项

教学团队助力教师发展

教学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课质量建设的核心环节。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支持下,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境外教学培训,借鉴经验践行改革。课程组内部也多次举办教学法讲座、教学名师讲座、授课技巧培训、公开课、微课竞赛等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观摩、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从课程准备、学情分析、PPT内容与制作、教学设计、讲授技巧、教学反思等多维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一对一传帮带机制下,发掘科研能力优异的新进教师,形成了“全程听课—试讲—小班实验课—小班理论课—大班理论课”教学过程进阶,尽快使其成为教学骨干。

目前,教学团队共有27人,包括学校、医学部教学名师2人,后备教学名师1人,在国家级、省级各专业学会中任职人数新增9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近三年来,课程组教师申报各级教改项目15项,发表教改论文11篇,在微课、教改优秀案例、PBL教案等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6项,进一步彰显了基础课质量建设对教师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继往开来,初心不改。基础课质量建设工作多方位、多层次地为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课程组将持续以西迁精神为内核,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创新港内涵建设和“双一流”目标,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医者仁心的情怀,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