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中央统战部网站】 西安交通大学架起青年人才“爱国、奋斗”的坚实桥梁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时间:2018-06-25 19:17:00 作者: 点击:

2016年3月,在美国结束助理教授职务的叶凯,告别爱人与孩子,风尘仆仆只身回国,前往西安交大报到。学校为其成立首个以“80后”青年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这是非常吸引叶凯的创新模式,与他从事的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多领域交叉研究相得益彰。他感慨道,“一直以来,我都想在国内组成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是交大给我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砥砺强国志、力践报国行。近年来,西安交大致力于引进一批深怀爱国之心的海外人才,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政策倾斜、构筑“学术特区”、弘扬西迁精神等系列措施,为青年才俊架起“爱国、奋斗”的坚实桥梁,将爱国主义融入其血脉之中,鼓舞激励青年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成归国 是交大人的优良传统

漂洋过海,留学异国,学成之后,报效归国,这条充满爱国情怀的“求学链”一直以来都是交大人的传统。20世纪40年代末,陈学俊在普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即回国,赴交通大学机械系兼任教授;冲破美国层层封锁踏上艰难的回国路途的钱学森,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繁荣贡献了一生……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交大学子奔赴海外,学习前沿知识、从事科学研究。他们或已在专业领域小有名气,或是被抛来的“橄榄枝”重重围绕,但在面对各种“诱人条件”时,他们却毅然做出同样的选择——归国回“家”、扎根西部。一切的源头都在于他们心中泛起的融融暖意,祖国是“根”,母校为源,饮水而思源,是他们作为西安交大学子的使命与荣光,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充满机遇的发展环境也成为他们归来的重要动因。

雷亚国是土生土长的交大人,从1998年考入交大,到2007年博士毕业,最美的求学时光均和交大紧紧相连,后又前往加拿大、德国等地留学深造。学成之后,初心依旧,雷亚国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开启新的研究。

“为什么会选择回到西安交大?”“西安交大到底有什么吸引着他们回来?”面对以上种种问题,青年人才们有着同样的回答。

“我希望把自己的专长和积累全部贡献给养育我的祖国。个人的命运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8年前,云峰带着自己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核心技术从美国归来。“我是一个中国人,回来是想为我的国家和民族尽一点绵薄之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海外人才搭建归国桥。近年来,西安交大在人才队伍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摸索、试验与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推进人才引进、激发人才活力的“引才”政策。如选派专业团队赴国外开启“点对点”式的专场人才招聘会;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汇聚一批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的杰出青年学者;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讲好交大故事;改善体制机制,构建学术特区,提供积极的政策倾斜与条件支持。近3年来,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近200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科技强国 是交大情的不变坚守

2011年,徐峰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接受母校邀请,回到西安交大全职任教,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80后”教授。他立志推动国内科研教育与国际真正接轨,创建了西安交大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刚回国时,国内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他带领团队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生物热—力—电(疼痛)耦合学、细胞三维微环境、即时诊断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积极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2015年,王嘉寅归国受聘于西安交大后,就开始研究中国人种的癌症遗传基因,并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医疗健康大数据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驱动的辅助决策团队。近两年来已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期刊和CCF生物信息学推荐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

梦想引领方向,方向就是希望。西安交大长久以来为青年人才打造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为其聚力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源自于交大坚守的科技强国之梦,搭建舞台,促进青年学者以梦为马,助力祖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引擎,有了人才,才能谈进步,谈发展。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西安交通大学,在祖国西部继续秉持科技强国的信念,构筑起“学术特区”创新高地,为青年人才引领创新撑起一片蓝天。

西安交大遵循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实施“夯实基础、骨干培养、拔尖培养”三段式培养,注重对其的品德、水平、业绩进行评价。在培养使用上,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校内外一视同仁,针对青年学者中的优秀人群实行特殊支持政策,吸引和稳定了一批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并具有很好学术潜质的杰出青年学者。

西安交大诞生于兴学强国之际,西迁于西部开发之时,扎根西部62年来,始终将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改革发展风向标。在祖国西部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西安交大肩负的光荣使命,科技强国是交大情的不变坚守。

爱国报国 是知识分子的情怀担当

交通大学西迁是我国高教史的一曲壮歌,西迁精神是代代西安交大人接续奋斗的历史积淀。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去信作出重要指示,又在新年贺词中再次肯定了西迁精神。“爱国奋斗,无怨无悔”的西迁精神不仅是西安交大人的精神凝练,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奉献报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许领是西安交大的一位“80后”博导,2005年大学毕业至今,长期行走于黄土沟壑台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围绕黄土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矢志创新,刻苦钻研,在黄土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为黄土地区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的风采,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在他看来,践行西迁精神的实际举措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的科研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西安交大将西迁精神宣传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不断宣传西迁精神,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设立西迁纪念”,组织西迁精神宣讲团,建设交大西迁纪念馆,让西迁精神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和学习热潮,引导青年教师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延安研修营是西安交大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在一次研修营的座谈会上,青年拔尖人才、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胡建表示,国家希望青年知识分子在各自领域尽快成长,在国际科技前沿发出中国声音。“唯有尽我所能,贡献智慧力量,为个人梦、交大梦和中国梦添砖加瓦。”他的铮铮之语也代表了西安交大广大青年学者的报国心声。截至目前,西安交大已连续举办了十期“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营,组织青年人才、新进教职工、党外中青年骨干人才积极赴延安、梁家河、照金等地考察学习,追寻先辈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西安交大还不断开展国情考察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专职科研人员科技服务团赴多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强化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参与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举办青年人才研修班、教职工课堂、新教工入职培训等各种专项班,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交大特色的“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教育与实践探索。

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青年人才培养。西安交大将坚持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人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投身于科技报国事业,为广大青年人才搭建爱国、奋斗的广阔事业平台。

报道链接:http://www.zytzb.gov.cn/dwxw/280467.jhtml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