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西安发布】宜居宜业大西安 凤凰归巢正当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企业家校友创新创业论坛校友嘉宾专访

来源:西安日报 西安晚报 时间:2018-04-08 11:15:00 作者: 点击:

4月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企业家校友创新创业论坛举行,众多校友聚集一堂,忆青春,谈体会,说经验,话发展。大家表示, 要当好“西迁精神”传承人,从“西迁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传递交大好声音、展示西安新形象,为母校和大西安发展贡献力量。当天,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记者对出席论坛的校友嘉宾进行了专访。

做“雁归经济”的领头雁

——访西安交大一八九六科技双创基地董事长魏长青

“我们双创基地今天迎来两件大事:一是‘一八九六校友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二是为响应‘百万校友回西安’成立的西安交大校友全球创新协同中心落户高新区。”魏长青兴奋地说:“交大校友企业对西安发展充满信心,大家希望把各自优势和资源都汇集到西安。”

魏长青介绍说,一八九六科技双创基地是由西安交大与校友共建、服务校友、师生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创业平台,通过强有力的平台建设和资本推动,双创基地将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回流,推动本地的产业转型升级。魏长青表示,双创基地将争做“雁归经济”的领头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可望在未来1~2年打造几家上市资产,争取用3年的时间孵化100个高科技创业项目,并打造2家上市公司。此外,双创基地还将在3年内争取吸引10亿元的资本投资于西安本地创业公司。

为有梦想的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

——访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科

“和东南沿海城市相比,西安有差距。”西安交大79校友会材料分会会长孙建科认为:“正因为有差距,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近年来,孙建科和团队成立了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围绕智能装备、军民融合、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投资了十几家公司。“我们一直关注西安的投资,不仅因为母校情结、校友资源,还看中西安教育、科技的优势,这里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孙建科说,西安没有像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那样充分,所以更具潜力。“我们希望以西安和西部为立足点,把好的资源对接起来,做好战略谋划、资源整合、资本对接,为西安、西部有梦想的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平台。”孙建科说。

希望家乡发展得更好更快

——访深圳思源计算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武

“希望我的家乡发展更好、更快,早日进入国内一线城市,也希望我的母校早日建成世界‘双一流’大学。”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交大87级校友丁武说。

“西安变化很大,首先是人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多次回到西安的丁武感慨说:“新的发展目标,新的发展策略,给西安带来新的变化,我感觉政府、企业、学校都动起来了,各项工作向前推进。这样也吸引外地、企业、人才的关注。比如,我们服务的一些房地产公司,之前进驻西安的动力不大,现在纷纷看好西安,说明西安城市吸引力增强了。”丁武说,目前他们投资参与西安交大西部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希望为家乡、母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让更多的校友企业扎根西安

——访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小立

“我对母校感情非常深,它赋予我很多东西。沉淀在骨子里的‘西迁精神’,我时刻难忘。我是陕西人,我的师长们当年放弃优渥条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我想我更应如此。”西安交大90级校友魏小立,谈到当初选择西安创业的原因时总是这样说。

“毕业后我就没有离开过西安。”魏小立说:这一两年亲眼目睹西安变化之大,非常欣慰。校友们回来,也感觉西安的变化,大家非常关注西安的发展。“西安大学众多,校友资源丰富,他们都有难以割舍的母校情怀。”魏小立说,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进一步发扬“店小二”精神’,加强服务,让更多的校友企业扎根西安。

为本土企业腾飞创造良好机遇

——访西安星展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磊

韩磊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2007年他在家乡创办了该公司,专注于测控领域十多年,近年来在车、船、机载移动卫星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他说:“十几年来亲眼看着西安一天天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来西安的环境越来越好,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几大新区成为西安的名片。我的许多合作伙伴来到西安后都纷纷表示,这里的环境和想象中有天壤之别,宜居宜商,真是来了就不想走。另外,从去年开始,西安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才战略,帮助公司从南方一些城市招聘到了需要的高端人才,也引得在外地的陕西人才回归,公司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西安的各项环境越来越好,给我们本土企业创造了实现腾飞的机会。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加大发展力度,为大西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乘西安发展东风一路向前

——访北京得华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荣

黄荣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他说:“西安交通大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最好的年华都在这里。”近三年来,每年交大校庆,黄荣都会回到母校看看。

黄荣说,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这个城市的决策层面有着很大关系。近两年来,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西安开展了“烟头不落地”、“厕所革命”、“车让人”等一系列改革,从小处着手,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发展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优势明显,我在这里招聘到了自己需要的研发人员,未来我还会在西安找到自己的合伙人。乘着西安发展的东风,一路向前!”

“店小二”服务精神令人感动

——访263网络创始人黄明生

黄明生于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公司已经于2009年成功上市,他也是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的会长,目前有会员企业500多家。

他说:“西安市委、市政度积极转变职能,为企业家们甘当‘店小二’,这种服务精神令人感动。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为家乡投资兴业是我们的责任。这两年来,西安的招商引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多次组织企业家们来西安寻找投资发展的机会,也已经有很多企业家扎根这里。据我所知,还有很多的企业家也即将扎根这里。既然西安给企业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我也同时倡导企业家们要做大西安的‘长工’,长期扎根这里,为西安的发展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年内孵化一批优质科技型创新企业

——访西交一八九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柯宏斌

柯宏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交一八九六创业投资基金’是响应西安市委、市政务‘双创’工作的号召,成立的由交大校友为核心出资人,并联合西投控股、西高投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的西安西交一八九六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

作为从上海回到西安创业的交大杰出校友,柯宏斌说,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支专注高校的投资基金负责人,他计划五年内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孵化一批优质科技型创新企业落地西安,增强西安科技企业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发展。

营商环境提升助企业家安心创业

——访十月呵护创始人刘博

刘博是西安交通大学2001级临床医学毕业生,拥有双学士学位的他从2010年开始创业,是一位连续创业者。

这位“80后”的创业者介绍说,去年西安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让他感受到整个城市营商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比如前一段时间在长安区政府申请出版类的许可证,很快就办妥了,让我们团队很惊喜,所以企业也做出重大决策,将北京、苏州团队全部迁回来,安心在西安创业。”

“下一步,也就是今年,十月呵护将在‘让医学回归人文,让快乐相伴健康’的价值观驱动下,持续输出有价值、有温度的图文、漫画、视频内容及服务,为100万中国家庭解决孕产育儿之忧。最终完成全年营收翻两番的目标。”刘博表示。

打造全球数字营销产业基地

——访互动未来CEO王维博

2017年是中国互联网和数字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互动未来飞速发展的一年,互动未来数字化品牌未来 X space数字营销·共创空间在西安高新区成立,之后互动未来投资的两个高科技公司相继注册运营。王维博由衷地说,西安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我对西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王维博介绍说: “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今年我们招聘时发现陕西籍人才更多愿意回流了,本地大学毕业生也都愿意留在西安了。相信未来西安创业环境会更好。同时,西安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西安有这么好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未来我们希望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把西安打造成全球数字营销的产业基地。”

“西迁精神”驱动创业创新大发展

——访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 周延波

周延波是西安交大1984届毕业生,2001年开始自主创业。他说,一直以来,母校的“西迁精神”已经融入和渗透到我们企业,使我们在创业和创新精神鼓舞下不断蓬勃、壮大。

“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满意。现在的西安市容市貌已具有国际大都市的范儿。目前,很多企业家都看到了西安的开放和投资环境,也会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共赢。“他说,集团准备在西安再投资创办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目前已有国外合适的高水平合作伙伴大学在洽谈合作。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个项目就能够在西安落户发展。”

“校友力量”为大西安发展注入新活力

——访陕西伊势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刚

罗刚说,近几年回到西安,看到这座城市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计划,力邀广大校友“回西安看看、回西安干干”,促使“西安+母校+校友”形成更加紧密发展共同体,已经吸引了不少校友再次踏上了西安这片热土,准备大干一番。

他说,西安科创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突出,科研院所众多,投资领域非常广阔。“今天非常高兴能再次回到母校,借一带一路的机遇,我们已经决定在西安再次创新创业。目前,公司已经计划准备投资一个百亿元的项目。我们深知学校和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伟大的城市孕育伟大的大学,伟大的大学滋养伟大的城市。”他说,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希望广大交大校友不忘初心、梦回长安,为大西安大发展注入“校友力量”,让这股力量为大西安发展再添新活力。

西安打开人才争夺新局面

——访平安万家医疗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万家学院院长王小卫

王小卫坦言,作为一位陕西人,从下飞机他就可以看出西安的变化,整个城市面貌有了显著改变,西安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清新的文明之风。西安人才工作基础好,创新创业园区集中,产业结构调整快,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政策力度大,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聚集力。这让西安在新一线城市人才争夺中独树一帜。

王小卫说,优秀人才在这里汇聚,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挑战、更多的工作选择、更高的前沿视野、更少的工作转换成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让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迸发出全新的活力。趁着这样的好机会、好节点,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想法落地实践,,希望好的想法能在西安茁壮地成长起来!

年轻,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吸引力

——访西安因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芳州

在西安,吕芳州已经待了21个年头!如今他最大的感受是西安越来越年轻了!他说,一座城市只有越来越年轻,才能吸引年轻人的“加盟”!年轻人对一座城市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城市便利程度、城市资源与空间的评分。对于城市来说,吸引年轻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吸引不了年轻人,也就没有了未来。

他表示,西安的腾飞,必须要有大量新人群、新思想、新行为去激活和激发,也只有年轻人才能为一个城市带来创新的能量和消费的激情。现在西安吸纳人才的机制非常灵活,包括人口的迅速落户,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就和创业一样,当你做到好的节点上,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应该关注重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

——访爱建证券有限公司总裁祝健

“借着这次回母校的机会,看到了西安创新创业环境的可喜变化。” 祝健表示,西安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个产业领域的变化,而是整体有很大的提升。西安高校云集,科技人才比较集中,和沿海城市相比,城市发展要素成本相对比较低,西安优势非常明显。

谈起备受关注的人才引进,祝健建议,西安在通过各种方式吸纳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重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有着明显的先天优势,比一般人才更有引导作用,他们会带来相对完整的商业模式,带动一大批年轻人参与进来,能够更快地投身于大西安的发展建设中。

硬科技将为西安吸引更多尖端人才和资金

——访cloudstone venture fund 云石基金合伙人陶用

“去年西安提出的硬科技对我来说,是一个备受鼓舞的消息。”陶用表示,作为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硬科技“八路军”是西安最具水平、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的八大科技领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由硬科技所创造的机会,有可能为西安吸引相关领域最尖端的人才和相应的资金,让西安真正成为硬科技之都。

谈起大学生创业,陶用表示,投身创业不仅仅需要热情,找准适合的领域也很重要。同时,大学生创业要有一些成功的榜样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创业成功的校友,他们拥有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还有一些杰出校友回馈母校的感恩举动等,不仅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吸取创业经验,少走弯路,还能在个人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身体力行参与到西安创新创业中

——访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云

“我前后在西安读书十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孔祥云表示,他同时担任着西安交大上海校友会的会长,有很多机会来西安和学校的校友们沟通交流,因此他更多地了解西安目前创新创业环境的变化。

“西安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交大学子回西安创业。我在西安投资的企业位于经开区,从事环境技术的研发和服务,我们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西安创新创业的洪流当中。”孔祥云表示,希望通过不断的交流,校友们能够深入了解西安当下的政策,将更多的项目匹配过来。

将更多杰出校友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学子

——访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高姚

高姚表示,她是西安交大78级计算数学本科。作为西安交大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她非常关注西安的创新创业。

高姚表示,交大企业家俱乐部每年在校庆期间都会组织优秀的校友回来组织创新创业论坛,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有的校友毕业后走上了创新创业这条路,就是受到了当时校友论坛分享的创业故事的启发。”高姚说,还有不少大学生听完论坛后表示,杰出的校友是他们的创业榜样,也想像他们一样,通过创业取得成功,回馈学校,将自己创业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校友。

创业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坚强的毅力

——访西安西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兵

“我现在不但关注创新创业的学生,也正在身体力行投身支持创新创业中。” 张文兵表示,他所在园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投资引领、产业聚集”的模式运作,整合资源,全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服务。

张文兵说,“现在西安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但是创业除了要找准项目以外,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张文兵表示,即使有非常好的项目,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不强的话,就无法坚持下来,就将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创业首先有非常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坚强的毅力,能够坚持下来。

将西安打造成为电气研发高地

——访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兴

“我是90级交大校友,在西安求学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西安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方兴告诉记者,西安具备区位优势,而且高校众多,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西安主动对标“追赶超越”定位,抢抓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上升通道。

方兴表示,产业发展事关城市兴衰,西安应不断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城市可持续创新发展。西安聚焦产业升级,紧盯“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发展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我们公司已在创业板上市,在西安成立了研发中心,我们将竭尽全力,助力大西安打造成为电气研发高地。”

西安“三大革命”重塑城市形象

——访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

烟头不落地,公厕更干净,办事“最多跑一次”……西安当前正努力突破“城墙思维”,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重新整装出发。作为一名西安人,樊登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

“西安掀起了一场城市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正是从事关百姓幸福指数的“小事”、细节着手,为大西安改革发展描绘了壮美蓝图。”樊登表示,一场人人参与的美化市容、净化环境、重塑城市形象的大行动正在全面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努力为市民和企业做好“店小二”,提供“五星级服务”,一个务实、包容、宜居的新西安正加速展现在人们眼前。

追赶超越 大西安跑出“加速度”

——访海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海

“优秀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关键,人才代表着创新动力和发展方向。”荣海表示,城市抢人大战归根结底抢的还是竞争力。大西安主动开放的户籍政策,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都求贤若渴的姿态和建设发展的强大动能。

“1988年,我和几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西安创业。作为一家本土知名企业,30年来海星集团业务不断壮大,目前,已经涉及计算机、智慧城市、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荣海表示,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店小二”精神,使西安的营商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土企业家要弘扬西商精神,积极投身大西安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西安招才引智爆发最强“西引力”

——访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斌

“我们公司有不少年轻人选择落户西安、定居西安。”王文斌表示,西安频推“震撼”新政,“极简最优”突破想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西安就业、创业。

王文斌说,西安市在招才引智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大西安的一张全新名片。 “在这场以人才、人口为主要代表的城市‘软实力’竞争中,西安赢得了发展先机。作为企业经营者,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了。”

此外,西安的市容卫生、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钟鼓楼广场、回民街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提升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赞赏,这些都为西安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前途无量

——访西安北电电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霖

“此次在母校企业家校友论坛见到了很多老朋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西安发展迅猛,选择投资西安的人越来越多。”张霖说,西安的资源优势明显,软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西安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张霖表示,不仅如此,西安科研院所众多、教育资源雄厚,军工资源处在全国前列,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奠定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军民融合发展是人才、技术、市场、制度等要素的整合,西安各方面要素都具备,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军民融合体制创新,我们已经在西安投资了三家军工企业,我相信西安的军民融合产业未来会更好。

用创业诠释“西迁精神”

——访南京马普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姬明

姬明常年工作在外地,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西安,今年过年期间在西安感受了“西安年·最中国”热闹非凡的气氛,“西安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姬明说,在西安不仅感受到了西安的美,更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精神饱满,激情四射。自己连发了很多朋友圈,不少外地朋友都点赞西安的变化。

姬明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专门提到了“西迁精神”,我们西交人更应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在创新创业的大浪潮中大胆创新、勇敢创业,重新诠释新时期“西迁精神”。

西安要延续城市文脉 打磨城市细节

——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香港联威国际资本总裁单光存

单光存曾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后在上海、香港、美国求学,直到2015年回国。

单光存告诉记者,毕业后的这些年,他经常回到西安来。最近几次,他发现西安的变化越来越大,不光是地铁等交通设施越来越发达,城市建设变化也十分明显。单光存说,自己既喜欢西北的粗犷,又希望西安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多向上海、广州这些先进城市学习,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人性化的服务。

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

——访中科佐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左勇

左勇于1988年进入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学习,他坦率地说,西安近年来进步很快,但和南方一些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左勇说,现在西安有了非常可喜的进步,城市环境和建设都有了很大变化,公务员争当“店小二”,政府的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现在自己有着到西安投资发展的强烈愿望,愿意借着交大的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西安目前的发展方式,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真心希望西安能建设得越来越好”。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