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辅导员致西迁】陶磊:做西迁精神的传承者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8-02-06 09:35:00 作者: 点击:

编者按向西迁致敬,向西迁老同志致敬,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学工部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扬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撰写致敬文章,讲好西迁故事,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扬人。

做西迁精神的传承者

仲英书院院务副主任 陶磊

1954年,我的外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交通大学任教,我外婆是一名小学老师,两人孕育了2个孩子,过着体面而令人艳羡的生活。命运的车轮却在1956年发生了转折。那一年,两人的第三个孩子即我的小舅舅出生了。当全家人还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时,交通大学西迁的号召不期而来。外公顾不上襁褓中的婴儿以及年幼的儿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务反顾踏上西行的列车,成为第一批西北大开发的先行者。

没有了丈夫的相携,面对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婆举步维艰辛苦度日,数次写信给外公恳请他念在孩子年幼的份上回到上海、回到身边。殷切的期盼得到的是“学生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学校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上课”“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没有了学生还教什么书”的回应。

多年后,面对外婆的数落,外公深情地说:大西北比你和孩子们更需要我。这句话让在场的我们每一位晚辈都肃然起敬。

为了一家人在一起,也为了让外公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第二年,外婆只身带着只有4岁的母亲与外公团聚,这一聚就是60年,开枝散叶,在大西北扎下了深根。

外公刚到西安时因水土不服及气候不适患上严重的皮肤病,导致全身皮肤溃烂化脓,多方医治后稍见好转却是无法根治。皮肤病痛伴随了他整整56年直到2012年与世长辞。因为病痛的折磨,期间,外公也曾动摇过,申请回到上海,学校也批准了他的请求。临行前,几经思索外公却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南归的念头,选择了坚守。外公在晚年回忆时说,我们几千师生热血奋斗的地方,我舍不得呀!

外公和外婆虽不是党员干部,但他们听从祖国的号召,甘愿放弃优渥条件,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家中三代人。扎根西安后,我母亲我舅舅也都把家安在了陕西。尤其是我大舅,从清华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到繁华的上海而是选择到贫瘠的大山深处一个铝锭厂做一名技术员,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工业事业。而我作为第三代交大人,被老一辈人引以为豪的西迁精神深深打动与吸引,也曾鬼使神差地放弃家人安排的上海工作,留校当了一名辅导员,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学生。我想这种“鬼使神差”应该就是西交开拓先驱们那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对我的潜移默化吧。

“路漫漫其悠远兮”,我很庆幸从小浸润在西迁精神的氛围中,以外公之辈为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弘扬西迁精神,讲好西迁故事,传承好西迁精神。让青年学子们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勇于承担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向西迁老教授们那样“听从组织安排,为国无私奉献”,向总书记指示那样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