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大新闻 > 正文

【十大学术新人】杨海霞:作人生的“营养师”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时间:2015-05-13 15:30:00 作者: 点击:

科研工作,不同于其它行业,这是个忽视性别的工作领域,对于一个女性科研工作者来说,工作和家庭要兼顾,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讲师杨海霞,自从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之后,一直在西安交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入职以来担任《卫生化学》、《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8项科研项目,现已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Plant Journal、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7篇,SCI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6.16)。因为科研成绩突出,杨海霞成功入选西安交大首届“十大学术新人”。工作充实、家庭美满,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幸福。

迷茫中摸索出新方向

201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的杨海霞应聘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初来乍到,医学院并没有和自己专业十分契合的系所。那时的杨海霞刚刚从象牙塔走出来,却又陷入了迷茫。迷茫之后她渐渐冷静了下来,人生中哪里有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事情呢?都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反复斟酌后,她决定立足自己的研究背景,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选定了目前的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慢性病防控,主要是对食物中功能成分进行纯化、表征,并探索其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作用及机制。这将会从食源角度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可以说这个领域前景十分广阔,这是她仔细思考后选择的一个长期的研究方向,旨在将有关食品营养的专业知识与医学相结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科研工作枯燥而繁琐,但是杨海霞始终保持着对研究的浓厚兴趣、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新鲜感,保有不竭的动力。”杨海霞如是说,“做实验的过程中,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过程冗长,出了差错就要重新做。一遍又一遍,如此反复,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每次实验她都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的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说到科研精神,她认为,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对实验各个环节的耐心,百分之百的全心投入,面对失败和困难时能够承受压力,以上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杨海霞坦言,自己也曾经患过“拖延症”,并且深受其害。但是科研工作中万万不可拖延,为了战胜“拖延症”,她每天都会根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写出一个计划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事情,看到已经完成的任务从计划表中被划掉会心情大好,然后动力满满的完成下一个任务。

食品研究是兴趣所致,而将食品研究和慢性病防控相结合则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杨海霞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陕西省及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已从石榴籽、猕猴桃等水果中提取出原花青素及多酚成分,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分子机制研究,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发表了论文,产生了成熟的科研成果。杨海霞老师回想起来,觉得这些成果与实验平台以及团队间的合作密不可分,交大医学部在实验平台的硬件设施方面非常完善,特别是“心血管研究中心”,有着非常高标准的实验环境以及非常优秀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心自己像是一只蜜蜂,拼命学习其他老师的科研经验,拼命汲取科研的花蜜。

工作生活两不误

对于出生在内蒙的杨海霞来说,现在西安已经是她的第二故乡,西安也是她的“福地”,不仅收获了科研方面的成功,也收获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爱人以及美满的家庭。

生活不仅仅只有科研工作,如何将工作和生活合理的协调,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永恒的命题。生活中的杨海霞性格颇为开朗,善于排解压力使自己心情愉悦。外界都认为科研工作繁忙而且压力巨大,但是她并不觉得工作为她带来了很大压力。虽然工作很忙碌,但她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并且有条不紊的完成计划,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但不压抑、高效但不紧张。

她也会将自己的科研知识用在生活中,做自己和家人的“营养师”,保卫着家人的健康。杨海霞的母亲一直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作为现代人的常见病,药物治疗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她就利用自己的知识,运用食物疗法,一直将母亲的身体调理的非常稳定,合理地控制住了母亲的血糖。谈到自己的理想,杨海霞质朴地说,“从天然食物资源中探寻功能活性分子并用于预防治疗慢性病症,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远离疾病。”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