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火神山医院开始浇灌首块地坪,临时房已备好”、“解放军三支援鄂医疗队抵达防疫一线,全面展开救治工作”……1月28日凌晨,距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扩散一周多后,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了“50个抗击疫情好消息”。比起肺炎事件各方反应刚刚暴露出来、信息如洪流时带来的焦虑,现下的民众更多地展现出乐观的一面,这种乐观,不是盲目乐观,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更不是空口白话,是一种勇往直前的行动力。这种乐观主义,能够产生一种意念的磁场,吸引成功的经验和思想,产生进取的火光,迸发生命的灵感。
乐观离不开坚强的领导,这是建立必胜信心的根本。疫情发生以来,从20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就武汉等地发生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农历正月初一,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到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让老百姓放心就是最大的民心”。中央应对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总理赴武汉考察指导防控工作,慰问一线医务人员,勉励火神山医院工地施工人员加紧建设,再一次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党中央的决心,增进了我们的信心。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来华高度赞赏地说道:“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中国政府防控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在与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从政府到医生、后勤保障、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默默奉献和牺牲,以各自的方式抗击着来势汹汹的疫情。上有作为,下有响应,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一张覆盖十几亿人的联防联控网络快速形成并越来越牢,全民万众一心的意志力与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所不具备的。
乐观离不开科学的应对,这是建立必胜信心的保障。在大家视线范围出现最多的网络媒体上,人心惶惶,有谴责,也有谩骂,这源于大家对死亡的恐惧。冷静、理性地思考过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重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很关键。就如源源不断向疫情前线送来的救助物资一样,这段时间的好消息一点都不少:《柳叶刀》《科学》等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纷纷刊发关于武汉疫情研究的论文;李兰娟院士宣布实验室已经分离到三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刚研制出了用于研究的抗体检测试纸,同时,该所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联合发现了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氯喹、利托那韦等三种“老药物”,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即将投入后续的临床使用……科研人员拼尽全力,医务人员不惧艰险奔赴一线,各方捐赠物资运往最需要的地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日夜开工,各个岗位响应指挥调度,后勤保障人员密切配合,全城市民在家自我隔离,全国人民都在用决心摧毁谣言,用乐观代替惊慌,用行动响应各方力量。在对钟南山院士的最新采访视频里,他一度哽咽,眼中含泪:“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乐观离不开积极的心态,这是建立必胜信心的关键。在网络上,大家调侃着“终于到了啥也不干在家躺着就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候了!”当然,这不是被动的躺着,留在家中,不串门,不聚餐,不给大家添乱,不给自己添堵,在家学习,线上工作,虽然不在战场的第一线,但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国家的支持下与疫情形势进行心理抗争,和时间比韧劲,既不听信谣言,也不制造恐慌,这便是积极的作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帮不上忙时,不添乱,集中精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对于当前的疫情防控而言,“道”就是科学与理性;“义”就是配合与支持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面对困难,没有人是局外人,涵养健康乐观的心态,保持理性冷静,尤为重要。疫情之下,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以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此番时刻,这场战斗,我们自然是必胜的。“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面对疫情,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强有力的屏障,乐观的心态是战胜疫情驶向新景象的风帆,辩证地去观察目前的形势尤为可贵。
在此,我们郑重倡议,将保持对疫情的科学认识作为前提,将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作为关键,将保持对自我身体状况的敏锐觉察和积极稳定乐观的情绪状态作为核心要义,相信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智慧和决心,相信我们有能力战胜疫情,参照电影《中国机长》里的一句“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让我们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恪尽职守,不要着急,给科学一点时间,疫情防控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齐心协力,待春暖花开之时,走上街头,摘掉口罩,繁花与共!